第二天,许新安去了趟县城,孩子不跟着,他骑自行车去的,不光买了桔子,还买了香蕉,买回了一台和之前那台一模一样的收音机,还去五金店买了两块马蹄形吸铁石,两个孩子一人一块。
他指着收音机跟许明明说:“你看,跟昨天那个一模一样,不要再拆了啊,拆了里面也是一样的。”
许明明一边吃桔子一边问:“真的吗?真的一模一样吗?”
“真的真的,一模一样,绝对一样。你看这上面的字,是不是一样的?这说明它们是一个工厂生产的,一个工厂生产的东西,就是完全一样的。”
许明明盯着收音机看了又看,试图找出点不同来,她看了好大一会,最后失望地发现,还真是一样的。
她失望了,别人都松了一口气。
☆
又过了两天,许聪聪的大姨和二姨也来了。
邓念淑跟陈蓁说:“你去我那儿养着吧。老三这儿孩子小,我那边方便点。”
小妹和婆婆一起生活,还有两个年龄不大的孩子,她妈在这儿应该不太方便。还不如去她那儿,她公公婆婆早都没了,丈夫也没了,只有她和三个儿子,都已经能顶事了,能帮着她照顾姥姥。
邓念洁也说:“去我那儿也行。”
她公婆虽然还活着,但是不和她一起生活,她妈去她那儿也比在这儿方便。她丈夫老实木讷,也不会说什么的。
陈蓁明白两个女儿的意思,但还是摇头拒绝了。“过完年我还得去医院复查,新安开车带我过去,方便点。就不折腾了。”
老大和老二家条件都不好,她去了那边怎么养?她自己吃好的喝好的,让闺女和孩子们看着吗?她要是和大家一起吃,那就有点对不住小闺女。毕竟她自己啥也没有,靠小闺女接济,等于大家都吃小闺女家的东西,她心里也有点过意不去。
还不如厚着脸皮在小闺女家待着就完了,等养好了,她直接回家。反正在这儿,她吃什么,小闺女一家就吃什么。而且这儿条件好,念英每天给她熬一锅大骨汤,奶粉麦乳精水果肉蛋就没断过,这才没几天时间,她都长肉了。
聪聪和明明这两个孩子吧,虽然不热情,不会姥姥长姥姥短地说好听的话,也没有任何眼力见,但是她也能感觉到,这俩人对她在这儿住没有任何意见,基本上就是当她不存在一样。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其实这俩孩子不光对她不热情,她们对自己的奶奶、父母也差不多。有事的时候哭爹喊娘叫奶奶,没事的时候所有人都靠边站,别耽误她们玩。
她整天听着李云锦和许新安变着花样夸人,经常不自觉的就去挠头。
这,怎么夸的出口啊?
陈蓁有时候都有点同情许新安,在当爹这件事上,这家伙绝对是一骑绝尘,把其他人都能甩出十条街去。
就比如,有时候许聪聪晚上闹妖,不吃晚饭就要睡觉,许明明有样学样,天刚擦黑俩人就钻被窝了。
钻就钻了,上床就睡呗,许新安偏觉得俩孩子没吃晚饭不行,坐在床边陪她俩玩,饭做好了给端床上吃。吃完了又怕孩子积食,不让她们立刻就睡,还得哄着再玩一会。折腾来折腾去,最后睡的比平时还晚。
这样的爹,打着灯笼也难找。
但其实,他俩闺女对他也就那样。用完就丢!
偏偏这人一点也不生气,每天照样把孩子夸出花来。
陈蓁在这儿待了没几天,心态都变了。她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看这爷仨不顺眼了。没必要。这就是三个缺心眼。
听见陈蓁拒绝了大闺女和二闺女,许新安略带期盼的心又跌回去了。
算了算了,就这样吧。反正老太太的腿伤很快就能养好。
私下里,邓念淑和邓念洁各自掏出10块钱给陈蓁。
邓念淑说:“也不知道一共花了多少,我就能拿出这么多。”
邓念洁没说话,但也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
陈蓁看了看她俩,叹了口气,说道:“算了,别给了。你们小妹已经交完钱了。”
光是她知道的,就已经花了一百多了,更别说这些日常的营养品。这二十块钱拿出来,还真有点不好看。
她们俩又把钱给邓念英,邓念英也没要。
大姐二姐负担重,家里条件不好,二姐整天吃药,家里到现在还吃不上全白面呢。
这些事,陈蓁和邓念英默契的没跟许新安提起。
许新安也没问,问啥呀?不用问他也知道这俩人没钱。问了纯粹是给自己找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