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台接到了许新安打的匿名电话,对于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的小学生罢课事件极为好奇,他们迅速派了两名调查记者下来了解情况。
这个时候的调查记者那是真调查。
一点都不玩虚的。
这两位调查记者,一个姓冯,另一个姓袁。
冯记者负责给市里、县里的教育局打电话了解情况,袁记者长得比较淳朴一点,稍微乔装打扮直接赶赴南辛庄村。
一大早出发,来到南辛庄的时候,已经快到傍晚了。
正是不起眼的时候。
他悄悄来到南辛庄小学门口,直接就看到了大门上挂着的“罢课横幅”。
袁记者从自己的农村走亲戚款大黑提包里掏出了照相机,“咔咔”就是两张照片。
他在周边转了转,找了个侃大山人群凑了进去。同时,袁记者按下了自己便携式磁带录音机的录音键。
“我刚才从学校那儿路过,门口怎么还挂着横幅呢?李庆军是谁啊?”
有人问他:“你不是我们村的吧?”
袁记者一边给大家递烟,一边笑道:“不是,我是来走亲戚的。”
“你这口音怎么这样啊?挺时髦啊。”
袁记者笑道:“这不是在外面打了两年工,装装样子嘛,显得我去过城里,见过世面了。”
他装出一副爱慕虚荣的样子,逗得大家直笑。
“你是谁家的亲戚啊?”
“离这儿远着呢,在西南角。我闲着没事在咱们村溜达溜达,没想到就看到这个了。”
有人笑话他:“你这就跟那个笑话说的似的,有个人去城里打工了,回来以后,他家邻居问他,‘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他说,‘我昨儿晚上回来的’,他邻居就说他,‘你怎么昨儿碗上回来,不昨儿锅上回来呢’?”
一群人哈哈大笑,袁记者也笑。
笑够了,大家就跟他说:“李庆军是我们小学三年级的老师,他自己就是个糊涂蛋,当年上小学都没完全毕业,成绩差的哟,没眼看。这种人能当老师吗?不能吧!要我说不能。但人家有个好姐夫啊,人家姐夫是镇教委的,愣是让他当上老师了。
我听说,他啥也不教。因为他也不会。只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背书、自己抄写,他也看不出好坏来,就故意找茬骂学生写的不好,背书太慢,这样才能显得他有水平。
天天有学生挨他骂,有时候还挨打。他骂人可难听了,我听说,骂稍微胖点的学生是肥猪,骂瘦点的是猴子,穿的差点就说人家是要饭的,一辈子没出息……哎呦喂,大家怨言可大了。我们这儿凡是上过他课的学生,就没有一个对他没怨言的。”
袁记者露出一个极为震惊的表情:“天!他这样,竟然没人管?”
“谁管啊?咱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谁敢跟当官的作对啊。”
“当官的?谁?他姐夫啊?不就是镇教委的吗?”
“嚯!小伙子你口气不小啊!‘不就是镇教委的吗’?那就是挺大的官啦!自古民不与官斗!我们老百姓哪敢惹啊?捏着鼻子认了呗。”
“那这回怎么闹起来了呢?”
“那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认。人家有的人就不想受他的气!无缘无故的,凭什么让他骂啊?学生要是真有问题那也就算了,可是人家没问题啊,纯粹是这个老师有问题。”
有人叹了口气,说道:“我们农村小学,不就这样吗?我们这儿教学质量和城里没法比,就李庆军这样的都能当老师,你就能看出来啦。
我们农民,注定就是要一辈子吃苦受累的。孩子们去学校里认几个字,别做睁眼瞎就行了。上几年学就回家种地。跟着李庆军这样的老师,能考出什么好成绩来?我们农民啊,祖祖辈辈的,就这样了。没指望了。”
袁记者:“……”
有人问他:“你们村的学校教学质量好吗?”
袁记者说:“嗐,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