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子原名刘朱。
来这里的时候才十四岁不到,父母都在南方打工。
在他九岁的时候就离了婚,各自又在城里组建了家庭,谁也不管他。
他就跟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
结果十三岁的时候,爷爷奶奶生病相继去世,他被托付给了邻居大伯抚养,受不了伯娘白眼,然后跟几个同乡差不多情况的小伙伴结伴南下,后来就被外出云游的师父收留,来到了这里。
丁白则留在了结界中。
姓李,名长荣的师兄是杂役班二头目,地位仅次于杂役班年纪最长的余德隆师兄。
李长荣给丁白分配了养鸡养鸭工作,每天除了给鸡鸭喂食,还得跟师兄弟一起外出种田劳作。
稍不如意,身为二头目的李长荣便拳脚相向。
师兄弟里面,没有不怕这个李长荣的。
其实他们的修行资质说起来都大差不差,顶破天也就炼气初期两三重,顶多六七重,李长荣也就六重七重之间。
大师兄余德隆稍好一些,炼气初期八重。
他也是李长荣唯一不敢招惹的存在。
杂役班真正的负责人却不是余德隆,他只是杂役头子,真正说话管用的,则是上次出来的道士。
杂役弟子都叫他上德师叔,谁也说不清上德是他的道号还是俗家名字。
这里除了二十六名杂役弟子,别的人都住在山上道宫里面。
人数不多,分成了三个山头。
像上德师叔就来自天名峰,一共才四人,负责这里的后勤杂役。
采霞峰则有三人,离入口最远,很少来山脚。
采霞峰师叔女性为主,主要采药炼丹,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而真正地位最高的,当数承德峰。
这里也是宗门祖师庙所在。
每年春季祖师祭典,杂役班弟子都会受邀前往。
承德峰有两位长辈,四名入室弟子。
常年在山上的只有两位,负责服侍两位长辈。
他们的地位相对比较高,出入这里相对自由,平时不会来山脚。
杂役弟子见了他们,也得移步路边,恭敬行礼,不能直视。
须等入室弟子走后,方能自由行动。
丁白留下来这几天,没见过任何一个山上下来的。
就连上德师叔也没再来过山脚。
向杂役班弟子打听前些天是否有山上长辈外出过,所有人都表示不知道。
山上弟子外出,虽说需要经过杂役班侍候的田土,但杂役班的人也不是每天守在外面,除农忙时节,平时也就偶尔出去给庄稼除草,收割一些养羊草料。
像丁白这边,喂鸡鸭的都不是饲料,而是仓库陈粮。
更让丁白惊讶的,是这个地方的土壤。
这里的土壤与他用聚灵阵改造后,浸染天地灵元的田土极其相似。
所种粮食和药材品种与外面大不一样。
富含灵气,且品种本身特殊。
与意识图书馆医篇所载的仙家品种极其相近。
但杂役与这些好东西无缘。
只能送上山去,提供给山上仙师享用。
每月上德师叔都会带来些别的米粮、肉食提供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