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只开了一半,有一队官兵把守。
城门口不少人正排着队往里面走。
士兵的呵斥、大人的哀求和孩子的哭闹声交织一片,听起来令人烦躁而绝望。
很快,最先去打探情况的人垂头丧气的回来了,一同带回来的消息瞬间让所有人都变得垂头丧气。
“由于流民盗匪日益增多,万元县新下达了禁城令,凡入城者须得携带官府符传(路引),否则以私渡罪论处,杖责八十。”
“亏得族长逼着里正离开前办好了符传。”不少人正在庆幸老族长的睿智。
“除去符传之外还需什么?”朱万城可没有那些村民们乐观,看见探消息的脸色就知道,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符传无误者,每个进城者缴纳入城费用100文。”
各种抽气声不约而同响起。
这万元县知县老爷莫非是 疯了不成?
别看如今盐巴价格是200——300文一斤,米粮也动辄二三十文,可那是因为遭了灾的缘故啊,去年朱家坳所在的济城面粉只7文一斤,猪肉才20文。
如今进个城竟要缴纳100文费用,那简直就是在剜朱家坳人的心窝子啊!
不少人家里甚至已经连100文都凑不出!
人们交头接耳,心里很是惶恐,一路走到这里大多数人家已经弹尽粮绝,谁家都急需补给,现在却因为这100文的进城费只能望城兴叹。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城门口堵着一堆人大呼小叫,而那些守城的兵爷却在不断呵斥。
都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那一百文岂不是要难倒玉皇大帝?
族人们不乏头脑聪明灵活的,很快想出了对策:“族长,既然如此,咱们何不推举出机灵可靠的两三人负责统一采买,100文均摊一下每家最多也就轮个几文钱罢了。”
一句话顿时让之前垂头丧气的族人们重燃斗志,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果然法子都是人想出来的。
很快,三个负责采买的人就被推举出来,大家围着这三人分别说了自家需要购买的物资,然后和前面的流民一般寻个位置翘首以待。
那三个身负采买众人的族人斗志昂扬的拿上符传兴冲冲而去,蔫哒哒而归。
“族长,我们去了才知晓,就算是进城采买,每人也只许带十斤负重,每超重一斤便要额外收取两文钱的费用。”
“凭什么?如今东西越来越贵,已经花了那么高价钱买东西,他们凭什么还要收额外的费用?”
“守城的兵爷说,今年大灾,旱情蝗灾,各地减产甚至绝收,流民买走了很多本该属于他们当地人维生的物资,为了确保大家都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他们出去搜罗米面粮油盐巴布匹很是花了一笔费用,自然不能算到人家万元县头上去。”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刚想好的出路又被人家给堵死了。
众人正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咯咯”娇笑着说:“舍不得花那么多冤枉钱?何不来求求我?说不准我心情好了,就给你们出个主意呢!”
宋瑾顺着声音望去,说话的是个年轻妇人,姿容秀丽,身段妖娆,这人她认得,居然是被送去高家村的朱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