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医药局的信马。
在这北宋,只要是信息密集一点的部门都有专门的信马负责传递消息。
仲卿舟在千金堂呆了六七年,只见过三次信马造访,每一次都是事关数十上百人安危的大事。
看到王奇疾步朝送信人跑去,仲卿舟掉头就朝诊区跑。
“李华侨,杨博,陈庆治。”
她边跑边喊。
“小船儿?怎么了?”李华侨手里还拿着一卷纱布。
“收拾东西,准备出发。”仲卿舟喊道。
出发?
李华侨几人面面相觑。
“快啊!药箱子,纱布,剪刀,不对,所有外科物件全带上。”
仲卿舟提高了音量,同时手上也没闲着,迅速检查自己的布褡子,确保所有急救东西都齐全。
“杨博,带点参片,庆治,你把酒精也带上。”
听到仲卿舟着急忙慌的安排,那三人也迅速动了起来。
“小船儿,这是怎么了?”付亮听到外科几个字,也迅速跑了过来。而仲卿舟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见王奇一溜小跑冲进千金堂。
“外科大夫以及懂外科救治的人请注意,刚刚接到医药局通知,繁塔附近发生桥梁倒塌,太医院,医药局已经赶往现场救援。城内大部医馆参与伤者救治工作,我们收拾东西马上走。”
随着王奇的令下,所有人都动了起来。仲卿舟一扫全场,除了几个搞正骨的,该到的人都到了。
满满当当30多人。
与此同时,药童们也备好了马车,还装了不少药材,甚至有人把锅煲都准备好了。
显然,千金堂应对这样的突发已经很有经验。
“桥梁垮塌,外伤患者居多,但不能排除有人内伤。外科这边只留守两个学徒,内科这边就厉正森带人参与即可。”
王奇有条不紊的安排着,外科学徒一听,个个都很激动,而内科学徒则稍微有点失落。
不过,更让他们羡慕嫉妒的是急诊科,仲卿舟是一句话没说,就简单举个手,王奇就大手一挥:“急诊科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