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素素,生于富贵之家,自幼便在诗书礼仪的熏陶下成长,养成了一副温婉又灵动的性子。
她本就对有才学之人多有欣赏,而沈书砚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她的世界。
最初,只是听闻沈书砚在大理寺处理案件时展现出的惊人才华,那些巧妙绝伦的断案之法和抽丝剥茧的智慧,让关素素心中对他有了最初的敬佩。
随着时光流转,无论是在温馨的家中,还是热闹的社交场合,沈书砚的名字总是频繁地传入关素素的耳中。
爹爹在官场沉浮多年,眼光犀利,极少对年轻官员有如此高的评价,但每次提到沈书砚,都赞不绝口。
他会在晚饭后与家人闲谈时,说起沈书砚如何在复杂的案件中明察秋毫,如何在朝堂上应对自如,言语中满是对这个年轻人的欣赏。
而那些与关素素一同聚会的官家小姐们,提及沈书砚更是眉飞色舞。
有的描述他身着官服的英姿飒爽,有的传颂他的妙语连珠,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放大,在关素素的心中勾勒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在这样的氛围下,关素素开始不动声色地关注沈书砚的一切。
她悄悄地向家中的下人打听,向熟悉官场的长辈询问。
在这个过程中,她惊喜地发现,这位优秀的男子竟尚未娶妻,府邸中也没有通房丫鬟和小妾。
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甜蜜的种子,在她的心底生根发芽。
关素素回忆起为数不多见到沈书砚的场景,那一次是在宫中的宴会上,他身着一袭深蓝色的官服,身姿挺拔修长,宽肩窄腰,步伐沉稳而自信。
他的面容更是如同精心雕琢的美玉,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深邃明亮,仿佛藏着璀璨的星辰,高挺的鼻梁下,嘴唇微微上扬,带着一种似有若无的笑意,每一个神情都透着一种从容与睿智。
这模样,深深地印在了关素素的心中,让她怦然心动。
再加上沈书砚在官场上的春风得意,作为皇上身边的红人,年纪轻轻就官至大理寺卿,这无疑为他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于是,在内心的强烈驱使下,关素素红着脸,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向爹爹诉说了自己的心事。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少女的羞涩与坚定,恳请爹爹出面,去探一探沈书砚对于娶自己的态度。
然而,当爹爹带回沈书砚的答复时,关素素整个人都呆住了。
沈书砚拒绝得斩钉截铁,他说:“娶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关乎着两人的一生,所以我想娶一个心仪的女人,一生只娶一人。”
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关素素的心中炸开。
她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在她所熟知的世界里,像沈书砚这样对待婚姻如此慎重的男子实在是凤毛麟角。
她不禁想起自家爹爹,爹爹与娘亲自小一起长大,两人青梅竹马,感情一直很好。
小时候,她常常看到爹爹和娘亲在花园中漫步,爹爹会温柔地为娘亲摘下一朵盛开的鲜花,插在娘亲的发间,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爱意。
娘亲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对爹爹的生活起居关怀备至。可是,随着岁月的变迁,爹爹还是纳了两房小妾。
在如今的世道,男子三妻四妾似乎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可沈书砚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坚持。
这让关素素对沈书砚又多了几分敬重,同时,也让她心底那刚刚被拒绝的伤痛中,萌生出了更加强烈的爱意。
她心想,这样的男子,自己一定要努力争取。
于是,她凭借着自己的人脉和智慧,派人四处打听沈书砚日常出没的地方。
无论是清幽的茶楼,还是繁华的街市,只要是有一丝可能遇到沈书砚的地方,她都会精心打扮后前往。
多次巧妙地制造与沈书砚的偶遇,每一次相遇,她都像是一朵盛开的娇艳花朵,身着最美丽的服饰,施着恰到好处的粉黛。
她那倾国倾城的容颜在京城是出了名的,被誉为京城第一美人。
走在街上,常常有贵家子弟为了看她一眼而驻足,那些爱慕的目光如同潮水般向她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