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心急如焚,她的马车如离弦之箭般在京城的街道上疾驰,扬起一路的尘土。不多时,便来到了巍峨的宫门前。
进宫之后,长公主顾不上歇息,裙摆飞扬,径直朝着太后的宫殿奔去。见到太后的那一刻,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像是受尽委屈的孩子一般。“母后,女儿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啊!”长公主紧紧拉着太后的手,泣不成声。
太后一脸惊愕,赶忙询问是怎么回事。
长公主抽噎着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细细道来,从如何发现,到一步步确认沈一棠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太后听着,眼中也泛起了泪花,心疼地抚摸着长公主的手。
随后,长公主又风风火火地去找皇帝。
她闯进御书房,皇帝见她这般模样,皱起了眉头。“皇妹,你这是怎么了?如此慌张。”
长公主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皇兄啊,您一定要为我做主!我的女儿,这些年在外受苦啊!”
皇帝赶忙扶起长公主,让她细细说来。
“陛下,臣妹的女儿在外受苦多年,如今既已找到,还请陛下快些下旨,告知众人,沈一棠是臣妹的女儿。臣妹实在不忍她再受半分委屈。”
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
他深知这个外甥女被贼人调换,是妹妹的多年的心病,也明白此事重大。“
皇妹,此事朕会慎重考虑,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长公主却不依不饶,“皇兄,此事刻不容缓啊!”
皇帝无奈地笑了笑,“朕这就旨,你莫要再哭了。”
长公主这才破涕为笑,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她仿佛已经看到女儿回到自己身边。
当天下午,阳光烈烈。
皇帝身边的李公公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沈府。
那太监身着华丽的绸缎服饰,衣摆上精致的刺绣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脸上带着不怒自威的神情。
府门刚被敲响,门房打开门,见到是宫中之人,赶忙行礼。
李公公也不废话,直接递上明黄的圣旨,尖着嗓子喊道:“圣旨到!沈家众人接旨!”
沈家老小匆忙赶来,在院子里跪了一地。太监展开圣旨,扯着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经查,沈一棠乃长公主之女,多年流落在外,受尽苦难。今真相大白,特此昭告天下,沈一棠为皇家血脉,赐封乐平郡主,沈氏一门,忠良之后,教子有方,赏黄金千两,绫罗绸缎百匹,钦此!”
沈家人先是一愣,而后纷纷叩首谢恩。
沈老太眼中有不舍,却也为沈一棠感到高兴,毕竟这一切本该是她的。
沈老头则神色复杂,既有对皇家威严的敬畏,也有对孙女的祝福。
太监宣完旨后,将圣旨递给沈一棠,打量着眼前的沈一棠,笑着说道:“恭喜沈姑娘了,哦不,往后便是乐平郡主了。长公主对乐平郡主可是日夜思念,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
沈一棠手捧着圣旨,那圣旨上的金色丝线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微光芒。
她微微垂首,神色恭敬而又带着几分感激,向李公公轻声道谢:“多谢李公公前来传旨,公公辛苦了。”
她的声音清脆而温婉,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让人听了心中舒畅。
李公公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和善的笑容:“乐平郡主客气了,这是咱家的分内之事。乐平郡主如今得此殊荣,实乃福泽深厚。”
此时,沈府众人也纷纷向李公公道谢,李公公客套了几句后,便带着一众太监回宫复命。
李公公走后,沈府恢复了短暂的宁静。
然而没过多久,长公主找到亲生女儿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京城中传开。
京城里的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在纷纷议论着长公主找到亲生女儿这件大事。
第二日清晨,阳光如金缕般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沈府朱红的大门和斑驳的墙垣上。
府内静谧中透着一丝凝重,所有人都知道,今日长公主会来接走沈一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