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想了想,便叫上了吴大铜一起跟着沈一棠去。
这吴大铜呀,性格着实不错,和其他那些仗着衙役身份就看不起流放之人的同僚可不一样,他为人还算正直善良,平日里对待大家也挺和气的。
吴大铜得知沈一棠是要去买毛驴,便热情地带着她往卖毛驴的地方走去。
到了那儿,卖家一开口就是个高价,买一头毛驴居然要十五两银子呢。
沈一棠刚想掏钱,吴大铜赶忙上前帮忙讲价,凭着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好一番讨价还价,总算是把价格压了下来,给沈一棠省了三两银子。
接着,他们又去买四轮板车,这板车的价格也不便宜,要十两银子呢。
一番折腾下来,此时沈一棠手里也就还剩下四两银子了。
她心思一转,从这四两银子里拿出了二两银子递给吴大铜,笑着说道:“吴大哥,今天多亏了你帮忙呀,不然我这毛驴和板车还不知道得多花多少冤枉钱呢。”
“这点心意你就收下吧,你这人着实不错,往后还得多仰仗你呢。”
沈一棠心里清楚,吴大铜这人值得结交,现在小小地贿赂一下,往后要是有什么事儿需要帮忙,办起来也能方便不少呢。
吴大铜见状,先是推脱了几下,可拗不过沈一棠的热情,最终还是收下了银子。
沈一棠把毛驴和板车安置在驿站后,林氏瞧见了,满脸都是惊讶的神色,赶忙走上前来问道:“小五啊,你怎么突然想着去买毛驴和板车?”
沈一棠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母亲,您看啊,祖父和祖母年纪都大了,这一路靠双脚走下去,实在太辛苦。但有了毛驴拉着板车走,他们坐在车上能舒服一些呢。”
“而且,几个侄儿年纪还小,有时候走累了,也可以让他们上车歇一歇,这样大家赶路也能轻松点儿呀。”
林氏听了女儿的这番话,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不由得连连点头。
她说道:“嗯,小五你考虑得挺周全的,确实该这样,这样一来,家里的老老小小也能少受些累了。”
看着那毛驴和板车,林氏心里满是欣慰,觉得女儿真是长大了,懂得为家人着想了。
这女儿果然就是比儿子贴心呀,事事都能考虑到长辈们的难处,想得如此细致周到。
孟氏和燕老头听说沈一棠是为了让他们能少受些路途奔波之苦,特意去买了毛驴和板车,心里那叫一个感动。
随后,两人悄悄避开旁人,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他们之前偷偷私藏起来的一百两银票。
孟氏走到沈一棠面前,拉着她的手,语气温柔又带着些心疼地说道:“小五啊,你这孩子太有心了,这一路上多亏有你想着我们这些老家伙呀,这是一百两银票你拿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