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民端坐在自己小书房内,正入神看着手中书册。
在三年前,他已经获得了童生资格。
可是连续参加后面两场院试,他一直没能通过。
没能获得秀才功名。
考上秀才,是他最高的期盼了。
眼看今年是府试,明年的院试又很快到来。
经过两次失败,林景民心中更加没底。
现在每天只能埋头看书,希望下一次的院试能被录取。
嗒嗒嗒!
书房的小门被敲响。
“娘!我不饿,早饭我就不吃了。”林景民抿了下嘴唇。
他心中以为,又是自家娘亲来敲的门,他只是抬头回应了一句,便继续低头看起书来。
“景民哥!是我,小山!”门外传来林景言的回应声。
“小山?景言!”
林景民眼中闪过一抹亮光。
他连忙将手中书册放下,迅速起身去开门。
咯吱!
房门被打开。
“景言,你什么时候来的府城?”
“昨天傍晚,乘船来的。”
“那怎么不直接来我家?”
“那不是,怕麻烦你们么!”
“有什么可麻烦的,咱们又不是外人,无需这般见外。”
林景民热情地招呼着,刚到他家里来的林景言。
拉来凳子,沏上热茶。
大家都是读书人,彼此之间能聊得来的话题,也比较多。
说起话来,相互之间也是比较放松。
“景言,此次到府城来,可是为了俯试?”林景民问道。
前两年回乡下之时,他便得知这个堂弟在县城书院里蒙学。
算下时间和年纪,现在也是到了科举考试的阶段了。
“正是!”林景言微笑点点头。
“可有把握?”林景民试探问道。
“尽力便好。”
林景言脸色谦虚。
他举止中从容,语气中透着丝丝自信。
不像许多学子那般,到了临近科举考试之时,便会神色焦虑。
林景民见到这般,心中也不禁涌起一丝佩服。
“你呢?”林景言反问道。
对于林景民的事情,他在族长爷爷那里也了解到一二。
大家都是读书人,说不定在科举考试上,还能相互指点一下。
“我啊!还不是老样子,去年院试没过,只能静待明年了!”林景民脸色中带着些许无奈。
若是明年的院试,他若是再不被录取,恐怕都没脸面回乡下了。
村里人都认为他们一家,在府城里生活很好。
教学各方面,都要比他们在县城和乡下的条件,要好上许多。
林景民若再考不上秀才,可能会引来一些流言蜚语。
“科举考试一途,不一定要埋头苦读,说不定投其所好也是能行的。”林景言宽慰道。
“投其所好?”林景民眼中带着疑惑。
他从来还没听说过,科举考试一途,还能投机取巧这一说法。
此时,林景言说出的观点,都将他给弄得糊涂了。
林景言端起茶水,轻轻抿了一口:“比如考试时,那些策论问答,也都是那些主考官出的题,我们在作答之时,何不投其所好?”
“你是说临近考试之时,重点研究押题在那些主考官身上?”
林景民脸上浮现一抹恍然之色。
所谓一言点醒梦中人。
亏他林景民每年,都是花费大量精力,毫无头绪去温习准备。
原来是没抓住重点思路,去押题。
当然,若是才学基础够牢固,倒是不用如此。
“不错!”林景言点点头。
看来,他这个堂大哥脑子,转得还是挺快的。
若是和林景聪相比,可能还是差上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