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站在营帐外,听着老兵们的声声叹息,心里五味杂陈。“唉,这没完没了的戍守,跟无休止的加班有啥两样,真能把人逼疯!”他低声自语,满脸愁容。
身旁老兵苦笑着摇头:“咱在这鬼地方,三年又三年,眼瞅着能回家了,嘿,又被加塞一年!就因为那徐泗节度使崔彦曾的一道令,家都回不去喽。”
星辰听着,怒火中烧:“这不是明摆着压榨人嘛!大唐竟也有这职场霸凌的事儿,咱戍边卖命,连回家团聚都成奢望,天理何在?”
他攥紧拳头,暗暗发誓,定要为这些苦命老兵寻出条解脱之道,绝不能任由他们再被这般盘剥。与此同时,老兵们为星辰讲述着自己的悲惨遭遇。
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安南都护李琢残酷地剥削着当地人民,百姓们苦不堪言。安南这片土地,本应是宁静祥和之地,却陷入了困境。
安南百姓流离失所,让南诏国看到了将其吞并的机会,于是南诏国便日益变得不安分起来。
唐懿宗咸通四年(863 年),南诏国三次攻打大唐安南,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安南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交趾也最终被南诏国攻陷。
“这南诏国也太可恶了!”一个老兵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我们的家园都被他们给破坏了。”他望着远方,仿佛在回忆着曾经的家园。
唐王朝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命徐州节度使孟球召募数千人赴援。在徐州,许多热血男儿响应号召。其中的八百人被派往戍守桂林。
徐州的戍兵,个个以勇悍闻名。唐廷特意派遣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前来坐镇。然而,崔彦曾严苛治兵,让戍兵们苦不堪言。
武宁军银刀队旧部向来骄横跋扈,这让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大为头疼。他整日愁眉不展,不知该如何应对这些难以管束的老兵。
“这些家伙,真是让人头疼。”崔彦曾说道,此刻却满脸无奈。“他们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他的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对这些老兵束手无策。
恰逢此时,朝廷调集援兵,又下诏调兵屯戍桂州,徐州的八百戍卒,他们心中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毅然背井离乡踏上征程。
“兄弟们,我们此去桂林,定要守护好边疆。”一位年轻的士兵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眼神中却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放心吧,我们绝不退缩。”众人齐声回应。他们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充满了斗志。每个人的心中都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出发前,他们与家人告别,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坚定。
“娘,等我回来。”一个年轻的士兵紧紧地拥抱着自己的母亲,眼中闪烁着泪光,满脸不舍。“孩子,一定要平安回来。”母亲的声音颤抖着,她的心中充满了担忧。
当初约定,三年后便可还乡。他们怀揣着这个希望,奔赴远方。在桂林的日子里,士兵们日夜坚守岗位,抵御着各种危险。
他们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不知道三年后,我们是否真的能回家。”一位老兵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期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
“我好想我的老婆和孩子啊。”另一个老兵说道。“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思念和牵挂,这位老兵面容憔悴。
初时,这些老兵来戍边,心中怀着希望,约好第三年便可还乡。时光匆匆,三年之期将至。
士兵们思乡情切,对家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他们遂写信要求还乡,满怀着期待将信送了出去。
“我们已经在这里待了三年了,该回家了。我好想我的家人啊。”一个士兵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了。
营帐内,气氛凝重得似要滴出水来。星辰刚踏入,便瞧见教练使杜璋大马金刀地坐着,把玩着手里的马鞭,满脸不耐。
星辰深吸一口气,抱拳道:“听闻戍兵们归家心切,眼瞅着服役期满,为何还不放行?”
杜璋“啪”地将马鞭拍在桌上,霍然起身,横眉竖眼道:“哼,他们生来就是贱命!哪有那么多讲究,上头没令,走不得!”说罢,还啐了一口,满脸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