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金风渐起,康承训开始了他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他果断地派遣手下士兵,如一群训练有素的恶狼,迅速冲向宿州外寨。
刹那间,宿州外寨火光冲天,在熊熊大火的肆虐下,义军已无容身之所,无奈只能退保罗城,以求暂时的安稳。
官军见义军退缩,士气大振,立即如潮水般涌向罗城,展开了激烈的攻城之战。
然而,这罗城却似一块坚硬无比的顽石,又仿若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任凭官军如何强攻,都难以撼动分毫。
在一轮又一轮的冲锋中,官军死伤惨重,数千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在城墙之下,可那罗城依旧傲然挺立,固若金汤。
康承训见硬攻难以奏效,眉头紧皱,眼珠滴溜溜一转,瞬间计上心来,一个阴险的鬼主意涌上心头。
他迅速改派能言善辩的“辩士”前往城下,企图从心理上瓦解义军。那辩士昂首挺胸地站在城下,深吸一口气,然后扯着嗓子大声喊道:“义军的兄弟们,你们已经毫无希望了!
瞧瞧你们现在的处境,被我们重重围困,就如同被困在瓮中的鳖,插翅难逃。何必再做无谓的挣扎呢?
投降朝廷吧,朝廷定会善待你们,到时候有吃有喝,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可比你们现在这般东躲西藏、朝不保夕强多了。”
辩士那极具蛊惑力的声音在空气中久久回荡,悄然钻进了一些义军士兵原本坚定的心里,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动摇的种子。
把守子城的义军将领张玄稔,本是徐州旧将,此刻他望着官军攻城的攻势一天比一天猛烈,宿州的局势愈发危急,犹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地揪住了他的心。
他眉头紧锁,满脸忧虑,暗自思忖:“这城恐怕是守不住了。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我们迟早都得死在这儿。
可若是投降,我这一世英名可就彻底毁了。这可如何是好啊?”张玄稔的脸上布满了担忧的神色,那神色如同阴沉沉的天空,沉闷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他深知自己必须尽快做出抉择,这个决定关乎着众多人的生死存亡。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迷茫,仿佛是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行者,内心极度纠结,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最终,在内心的痛苦挣扎与权衡利弊之后,他还是动摇了。在那个寂静的夜晚,他秘密地连夜召集自己的心腹之人,低声商讨投降之事。
随后,他派遣亲信张皋趁着深沉的夜色悄然出城,给康承训送去了降书。信中约定,要亲手诛杀义军将领,而后举城投降,并且以青旗作为信号,准备与官军里应外合。
张玄稔的心中此刻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他深知自己的这个决定将会彻底改变许多人的命运轨迹。
可在他看来,自己已然被逼到了绝境,就像站在陡峭的悬崖边,前方已无退路,只能无奈地纵身跳下。
九月初三,张儒等一帮义军将领正在柳溪亭饮酒呢,他们还不知道危险即将来临。
这时候,张玄稔突然带着兵出现在亭前,二话不说,就勒兵把张儒等人给杀了,然后打开城门投降了。这下可好,宿州就这么陷落了。
庞勋在远处得知这个消息,望着远方,满脸悲愤。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痛苦,他觉得自己的世界已经崩塌了,就像地震把他的一切都震碎了。
他知道,随着宿州的陷落,他的义军已经走向了末路。
他在心里不停地自责:“我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如果当初能够更加谨慎,不那么骄傲自大,也许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
庞勋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如果时间能倒流,他一定不会这么做。可现在,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就像逝去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庞勋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他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尽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迷茫和无助,仿佛在黑暗中寻找着一丝光明,可这黑暗却像无尽的深渊,把他深深地吞噬。
下章预告:
庞勋手下大将张玄稔前来投降,“我如今已选择投降朝廷,就必须要立大功,这样才能保我日后的荣华富贵。我不能再跟着庞勋一条道走到黑了,朝廷才是最后的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