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意外。当起义军攻占河南汝州时,一个特殊的人物出现了 —— 汝州刺史竟是宰相王铎的弟弟王镣。
王仙芝的心思瞬间活络起来,他立刻决定上演一出 “大义释英雄” 的戏码。
他命人将王镣奉为上宾,好吃好喝地款待着,内心却早将自己的前途暗暗寄托在了这个俘虏身上。
王仙芝满脸堆笑,走到王镣面前,那笑容却让人感觉有些虚伪。
“大人受惊了,我等只是为了百姓讨个公道,并非有意与大人为敌。” 他语气恭敬地说道,眼睛却一直观察着王镣的反应。
王镣虽然打仗方面才能欠缺,但在揣摩人心这方面却是个中高手。
从王仙芝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平日里喊着 “平均天下” 口号的大将军,骨子里根本没有称雄天下的野心,不过是个在乱世中寻求出路的人罢了。
王镣心中暗自冷笑,在心里给王仙芝下了定论:“此人不过是个贪图富贵之人。” 他眼珠一转,立刻有了主意,决定利用王仙芝的这个弱点,为自己谋得一条生路。
于是,王镣开始在王仙芝耳边左右引导,一步步将王仙芝及其手下的草军带到了湖北蕲州城下。驻守蕲州城的正是王镣的好友裴渥。
王镣觉得机会来了,便苦口婆心地劝说王仙芝:“王将军,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你接受招安,必定能飞黄腾达。
裴渥是我的好友,我可以让他搭桥,再借助我哥哥王铎在朝中的影响力,保你荣华富贵。” 王镣一边说着,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被解救,重新回到富贵生活中的场景。
王仙芝听后,心中果然一动。这些日子在战场上的拼杀,风餐露宿、朝不保夕,他早就厌倦了。
招安,意味着安稳的生活、显赫的地位,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好!如果能得到朝廷的招安,我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他几乎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下来。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旦抓住,就能成为有权有势的人,过上好日子。
在裴渥的暗中撮合下,王仙芝带着数十名大将满心欢喜地进入蕲州城,正式接受了朝廷的招安。
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为人上人的那一刻,想象着以后出入朝堂、被众人簇拥的场景。
很快,王仙芝成功地当上了左神策军押牙兼任监察御史。
然而,他的这个选择却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他的手下一些将领得知后,纷纷表示不满。
他们追随王仙芝起义,是为了推翻腐朽的朝廷,为百姓谋福祉,可如今王仙芝却选择了招安,在他们看来,这是对起义初衷的背叛。
一时间,起义军内部人心惶惶,矛盾开始滋生。
一位将领愤怒地说道:“将军,你怎么能接受招安呢?我们是为了百姓而战,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这位将领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忠诚和愤怒。
他觉得,王仙芝将军接受朝廷的招安,是对他们的背叛。他们是为了百姓而战,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但王仙芝却不以为然,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在这个乱世之中,他要为自己谋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你们懂什么?只有接受招安,我们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王仙芝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漠。
王仙芝觉得,这些将领们太天真了,他们不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只有权力和财富才能让他们过上安稳的日子。他觉得,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要为自己谋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下章预告:
王仙芝率领义军南下,蕲州刺史裴倔见义军势大,不敢抵抗,开城迎降,为王仙芝上表求官。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
王仙芝由农民军起义将领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官吏,心中喜不自胜。他身着崭新的官服,在镜子前反复端详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