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笼罩的周云军营处,气氛紧张而凝重。
众人纷纷将自己的随身物品仔细整理好,随后整齐地列队。
紧紧抓着那由藤蔓精心制成的绳索,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向后退走。
那些俘虏们则被捆绑得结结实实。
为了便于看押带走,他们每人的一只脚都被串联在了一起,由长枪兵严密地看守着。
周云军七百多人,再加上俘虏的四百多人,总共一千多人马,就这般趁着夜色,在李云军的对面大摇大摆却又悄然无声地从容退去了。
原来,周云半夜的袭营行动,实则不过是为了掩护撤退而使出的迷惑之计。
毕竟,他与李岩定下的阻击时间是一天一夜,到明天白天刚好能够完成阻击任务。
……
当天空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李友军营内的兵士们就被各自的上官急切地叫起集合整队了。
其中,黄都尉的部属动作最为迅速,现下已然整军完毕,只待李友的军令一下达,就可以立刻开营门出发了。
终于,李友的军令传来,黄都尉率领着麾下五千人马浩浩荡荡地出营而去。
然而,昨天在前方列阵的敌军,此时却未见出营列阵备战,这让气氛变得有些诡异。
李友站在营寨辕门处,双眼紧紧地盯着敌方的动静,神色紧张而专注。
领军的黄都尉带着麾下军队徐徐向前推进,他谨慎地命令长枪兵在前开路,刀盾兵护住两翼,弓箭手则在后压阵。
当行军越过昨天敌方列阵之处,来到那片树林范围的路上时,黄都尉突然感觉自己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他心中清楚,此时若是有伏兵从林中突然钻出,自己的军队必将遭受惨重的损失。
可料想中的李岩伏兵,并未出现,现场一片寂静,只有己方兵士的脚步声和他们那粗重的喘息声在空气中回荡。
他们就这样一直穿过了千步长的树林道路,始终没有敌方人员出现,倒是在路面上看到了许多遗落的使用物品。
黄都尉不敢大意,赶紧打发人员回禀自家将军这边的情况,并等候下一步的命令。
而正密切关注着局势的李友,在收到黄都尉的禀报前,其实就已经猜到对方肯定是趁夜跑了,现在黄都尉的消息更是证实了他的猜测。
他随即让黄都尉尝试向林中搜索查探,并且务必每隔一刻时间就回来禀报一次情况,自己则带领剩下的人马向前缓慢推进。
虽说他判定李岩军已趁夜逃跑,但出于多年征战养成的谨慎习惯,他还是决定要进林中查探清楚再说。
不停的有传令兵过来禀报,皆称未发现敌军踪影。
但李友还是在到达树林边时,下令停止前进。
一直等到午饭时分,才收到黄都尉已查探完毕,未发现敌踪的消息。
李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对于李岩这个右军师是真的有点忌惮。
可他不知道的是,对面领军之人并非李岩。
此时,他才让军队进入有树林的道路中间,与黄都尉汇合一处。
黄都尉一见姗姗来迟的李友他们一行,一屁股坐在旁边的一根树桩上,没好气地说:“稳妥稳妥,现在敌军都跑了,可是真稳妥了……”
众人也没理会他的埋怨,只是一个个沉默不语。
“稳妥也没什么不好,只要我们没什么大的损伤,跑了再去追就是,真要损失大了,才是真正的不稳妥。”郭友也没好气地说道。
黄都尉听到这样说,也就不再吭声了。
李友让大家在此埋锅造饭,午后再行追击。
……
此时的周云军都疲惫地躺倒在地休息。
有的在大口吃着随身的干粮,有的则在呼呼大睡。
半夜加一上午的行军,把大家伙都累惨了,特别是还要扛着那沉重的拒马桩摸黑赶路。
其实他们并没有走多远,在绕了一个大圈之后,又回到了那片树林的外围。
此时的态势已然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李友军在内,周云军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