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归德府同知张瑃升任开封府知府,张瑃的能力在归德府同知任上有目共睹,协助知府李仲卿将归德府治理的井井有条。
李岩推荐的虞城知县王琦被任命为徐州知州。
此人据周云了解也是一个做实事,关爱百姓,颇有能力的官员。
虽说徐州此时仅拥有两县之地,但周云深知,官员的妥善配置乃是安抚百姓、恢复生产的关键所在,徐州是他未来至关重要的地方。
现任泽州府知府李真调任汝宁府知府,而泽州知州则由原通判乔伯庸接任。
乔伯庸此人在周云的印象中是个刚正不阿,能力颇强的官员,对夏军无比的忠诚,他由一个工部主事一步步做到现在的知州,也算是个技术性的官员。
这一系列大规模的军政调整,以及旅帅府升级为都帅府,标志着周云的战略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从原来内部的整顿梳理,开始迈向全面发展与战略纵深的拓展。
然而,南方汝宁府的战事迁延日久,消耗着夏军的精力与物资,北方又有向云军对清军的牵制战事。
由此使得夏军的后勤补给如同一根紧绷的弦,压力剧增,随时有崩断的可能。
现下河南之地,这片饱经战乱与天灾的土地,不仅未能成为周云的助力,反而如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山西的三地输血反哺归德、开封两府以及东边外围的四县。
尽管两府因战乱和天灾人口凋零,但毕竟幅员辽阔,所需物资浩繁,让泽州不堪重负,宛如一艘在狂风巨浪中艰难前行的船只,摇摇欲坠。
而开封府南边紧邻的汝宁府,受灾害和战祸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状况要好很多。
且其广袤的土地与鱼米之乡的湖广接壤,又无清军强大的威慑,对于急需粮草物资的夏军来说,汝宁府就像是一块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肥肉,充满了诱惑。
如能彻底拿下汝宁府,夏军便有了坚实的根据地,以及战略纵深,让未来同清军的争斗也有些许的希望。
但据方云海的暗影司的情报,汝宁府如今掌控在南明朝廷委任的汝蔡总兵刘洪起手中。
此人手握四五万兵力,犹如一只盘踞在汝宁府的猛虎,其治所就设在汝宁府的汝阳城,也就是府治的核心之地。
周云仔细权衡敌我双方的实力,心中明白,自己目前的兵力与刘洪起相比,并无绝对优势,想要一举攻克汝宁府,尚无确切把握。
经过与副帅李岩、知府李仲卿的深入商讨,并去书信与孙明远等人商议后,周云毅然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剑指汝宁府。
他计划趁着清军被李自成的大顺军牵制在陕西的良机,巧妙施策,将刘洪起这个心腹大患,驱赶出汝宁府回他的老巢南阳府。
让他去与大顺军在南阳府相互纠缠,而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
周云心中对此次战役的规划,归结起来就是“驱赶”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