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齐聚黄鹤楼下,现场一片寂静,只有微风吹过,吹动着旗帜发出的猎猎声。
方云海上前,走到那宣旨钦差太监面前,微微点头示意。
太监战战兢兢地从怀中掏出册封诏书,双手颤抖着缓缓打开,用带着一丝颤音的语调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祖宗之业,守社稷之基,虽逢艰危,然中兴之志未尝稍懈。
今值四海板荡,九州未宁,赖忠臣义士之力,以图匡复。
原大明忠臣周遇吉,忠勇绝伦,节义昭彰。当社稷倾颓之际,独守危城,力拒强敌,临难不屈,舍生取义,其忠烈之气,贯于日月,感于天地,朕每念及,未尝不泣下沾襟。
其子周云,克绍父风,英武有为。统领夏军,屡立战功,威扬四方。朕嘉其勋劳,特加殊典。
今册封周云为夏王,晋位总制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军政事务。于辖内,一切军政事务,许其自决,朕不从中掣肘。
望卿秉持忠诚,以安黎庶,整饬武备,荡涤贼氛。保境安民,使百姓得享太平之福;厉兵秣马,为朝廷早复中原之土。上不负祖宗之托付,下不负苍生之仰望。
朕将倚卿为干城,共图中兴之大业。
钦此!
弘光元年十月二十八日”
周云微微弯腰,从太监手中接过诏书,目光在那用印之处停留片刻,随后抬头看向旁边的方云海。
方云海心领神会,轻轻点了点头。周云将诏书递给一旁的李岩,说道:“劳烦副帅收着了。”
就在这时,原顺军制将军袁宗第不屑地冷哼一声,大声说道:“大顺将士岂能奉南明伪诏?为何都帅不直接登基做我大顺皇帝,还做什么劳什子南明夏王?”
他满脸涨得通红,双手紧握成拳,身上的铠甲随着他的呼吸微微起伏。
另一名大顺降将刘体纯也站了出来,附和道:“本将也不认这南明伪诏,什么破夏王,我们不认!”
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刀,神色激动,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他的怒火点燃。
骚动如沸水翻腾之际,田见秀玄铁重甲撞开人群。
这位曾单骑破潼关的骁将反手抽出佩剑,剑鸣声盖过所有喧嚣。
寒芒过处,三寸长的虬须根根戟张:"再有妄议军令者——"
剑锋斜指,正抵在刘体纯咽喉三寸处,"犹如此案!"
话音未落,青石案角应声而落,断面平滑如镜。
死寂中,周云缓步登阶。
暮风卷起他素白披风,露出内衬猩红战袍。
目光扫过之处,方才还怒目圆睁的将领们纷纷垂首——那眼神竟似能剜出人心肺腑。
"诸位可知这黄鹤楼檐角为何铸有二十八铜铃?"
清越嗓音惊破暮色,"昔年黄祖在此阅兵,每斩一将,便悬铃一枚。"
他忽而轻笑,指尖抚过腰间玉带,"今日倒想看看,本王的玉带,可系得下几枚铜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