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来坎登基之时便定下永元元年也就是1879年特开一次恩科,这也是皇帝登基之时的常规操作,为了显示皇帝天恩,施恩于民。
在进入1879年后,这一年需要填补的官员数量实在太多了,而且去年又有一部分官员告老还乡,朝廷的官员实在无法填补官员空缺。
朱来坎只能在空缺的关键位置上先从系统中招募一些人顶上。
所以朱来坎决定不仅要加开恩科,还要增加录取数量,一般的科举之年录取的进士也不过两三百人,这次恩科增加录取到一千人。
此举自然是得到天下士子的欢呼,毕竟录取人数可是以往的好几倍,这大大增加了他们高中的几率。
因此在永元元年三月份,进行了朱来坎登基以来的第一次会试,也是俗称的春闱,这次春闱共录取一千人,主考官朱来坎交给了新入阁的沈卫心。
这套春闱试题朱来坎出了一些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的题目,难度也不大,也就达到初中难度,对于接触过的人来说那是小意思,对于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知识的人那简直是如同天书,看都看不懂问题又如何去解答。
这些题目让很大一部分学子那是叫苦连天,抓腮挠耳不得下手。
虽然去年就已经宣布今年的恩科会增加这方面的题目,但是到底是时间太短,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建树,能在这次春闱中脱颖而出考得高分的的基本都是对于西学有一定研究的学子。
在这次春闱中获得头名会元的叫做严书林,朱来坎所出的题目他都能轻松的答好答对,因此在这部分上占有很大的优势。
在六月份的殿试中,这些数理化地理等题目所占比重比会试更高,达到一半的程度,题目难度也有一定难度的增加。
这就让参加殿试的贡士们眉头紧锁着,他们勉强能在会试中答对一些题目,但是到了殿试他们答得更加勉强了。
好在他们已经在会试中中举,参加殿试也不会戳落人,只是排名次而已。
没有高中一榜二榜,落在三榜其实起点都差不多。
不出意外高中一榜状元的还是严书林,在朱来坎看过他的答卷后,都觉得这人对于西学的了解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就金笔题名做了状元。
另外的榜眼刘耀杰和探花顾宇瀚也不错,对于西学都了解颇深,这也是朱来坎点他们为榜眼和探花的原因。
按照以往的惯例一榜三甲基本都会进入翰林院,其他的都是会再进行培训,然后或是进入各部或是外放出去做一地官员,以后能有什么前途,就全看自己的能力以及贵人提携了。
朱来坎也没有打破这个惯例,只是对他们做了一些简单的培训,便让他们走马上任,分配到各地去做官去了。
当然都是到各地去做一些品阶不高的官员,向状元榜眼探花他们所授的品阶也不过是正七品和副七品,其他人自然是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