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小镇少年的梦想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这是一个宁静的中西部小镇,巴菲特就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是一名股票经纪人,母亲利拉则是一位家庭主妇。在这样一个普通但温馨的家庭中,巴菲特从小就展现出了对数字和商业的浓厚兴趣。
小时候的巴菲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和计算。他常常沉浸在父亲书房里的财经书籍中,对股票市场的运作充满了好奇。他还会在纸上计算各种数字,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在学校里,巴菲特的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他在其他科目上的表现却并不突出。他性格内向,不太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和社交聚会,而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研究商业和投资上。
11岁那年,巴菲特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城市服务公司的优先股。尽管这次投资最终并没有赚到太多钱,但却让巴菲特对股票市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坚定了他未来从事投资事业的决心。
第二节:求学之路与早期投资
中学毕业后,巴菲特考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学习商业和金融。然而,他觉得沃顿商学院的课程过于理论化,无法满足他对实际投资知识的渴望。于是,在两年后,他转学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并在这里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又申请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深造,师从着名投资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对巴菲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教导巴菲特要通过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寻找那些被市场低估的股票。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巴菲特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还开始了他的早期投资实践。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寻找投资机会。他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盖可保险的公司,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了其潜在的价值,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第三节:成立合伙公司
1956年,26岁的巴菲特回到了奥马哈,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合伙公司——巴菲特合伙公司。他向亲戚、朋友和一些信任他的投资者募集资金,并承诺为他们实现高额的投资回报。
在最初的几年里,巴菲特合伙公司的规模并不大,但巴菲特凭借着他出色的投资技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专注于寻找那些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然后耐心等待市场对其价值的重新发现。他投资的公司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纺织、保险、零售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菲特合伙公司的声誉越来越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巴菲特也逐渐成为了华尔街备受关注的投资新星。
第四节: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传奇
1962年,巴菲特开始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当时,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企业,股票价格极其低廉。巴菲特原本打算通过投资这家公司,然后将其资产清算来获取利润。
然而,随着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深入了解,巴菲特改变了主意。他发现这家公司虽然在纺织业务上表现不佳,但却拥有良好的资产和管理团队。于是,巴菲特决定保留伯克希尔·哈撒韦,并将其转型为一家多元化的投资公司。
在巴菲特的领导下,伯克希尔·哈撒韦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投资,逐渐发展成为一家拥有众多知名企业的大型集团。其中包括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苹果等全球知名品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他强调长期投资、忽视市场短期波动、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等原则,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节:价值投资的坚守
在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他始终坚守着价值投资的原则。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找到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优秀管理团队和良好财务状况的企业,然后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
巴菲特不追逐市场热点和短期的投机机会,而是注重对企业基本面的深入分析。他会仔细研究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债务水平等因素,评估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和价值。
例如,在投资可口可乐时,巴菲特看到了其强大的品牌价值和全球市场的扩张潜力。尽管当时可口可乐的股价已经较高,但巴菲特坚信其未来的增长空间巨大,果断买入并长期持有。如今,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同样,在投资苹果公司时,巴菲特也摒弃了对科技股的传统偏见,看到了苹果公司在消费者中的强大影响力和稳定的现金流。他的投资再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第六节:慈善事业与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