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怎么实行?”
对易凡的提议,封英广显然很有兴趣,急切的问道。
“首先,要在律法上建立制度,形成有效的依据,严格的约束讼师。比如制定大周讼师律法。在衙堂辩论的时候,不是颠倒黑白,搬论是非,而是依律法,依照证据和口供,为诉状人或者被诉状人进行辩论,然后县令或者州牧,依据律法裁定。”
“其次,讼师有监管的衙门。这种衙门,可以由州县一级的御史和刑部共同进行管理,按照一定的年限进行考核,比如三年五年。考核通过,继续担任讼师,考核不成功,剥夺讼师的资格。”
“然后,就是人才的选拔。已经考取秀才,而没有希望考取举人的,可以优先将这些人往这方面发展,三司可以共同出具律法方面的考题,考试可分为笔试和面试。熟读熟记律法还不行,毕竟讼师是当堂辩论,还得有一定的口才。只有通过笔试和面试,才能成为正式的讼师,由三司统一发放证书,得到朝廷的承认。”
“而且国家可以通过扶持民间办理讼师商会,有资格的讼师可以加入其中。朝廷可以给予相应的补助,又可以通过打官司获得一定的酬劳。”
“同样,为了避免讼师被商会控制,可以办理朝廷专属的讼师商会,这种商会,不以盈利为目的,由朝廷发放俸禄,专门替共苦人和即将或得死刑的嫌犯进行辩护。可由由举人或者更高一级的贡士考取。而秀才一级的讼师,要想进入朝廷专属的讼师商会,还需要再进行考取!”
“也就是说,对讼师可划分等级,贡士以上考取的为一级讼师,举人考取的为二级讼师,秀才考取的则是三级讼师。若想更进一级,就要通过三司举办的考试,才能提升等级。”
“在朝廷专属的讼师商会中,担任讼师的人,不允许在民间讼师中任职。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易凡的一席话,让易靖和封英广等人,陷入到沉思之中。大周有民间讼师,虽不为官员所喜,可由朝廷出面,鼓励其发展,可以进一步的遏制糊涂老爷断糊涂官司情况,给大周的百姓,至上律法诉讼上的一点清明。
“当然,一下子在大周全面开展,无论是国库还是人才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在一州或者一道进行实行,同时做好宣传,让百姓知道讼师和律法的重要,让官员排斥讼师制度的实行更加的小一些。”
封英广和杨荣听了易凡的话,一直沉思,没有任何的语言。易靖坐在堂上,眼睛忽明忽暗,不知道在想什么。
“不知小易大人还有什么补充?”
大理寺杨荣问道。他知道因为易靖的原因,易凡还是有所保留。
“已经到这个份上了,你就全盘托出吧!”
易靖同样明白,易凡是顾忌自己,这才给他放话,让他大胆的说。
“是,父亲大人!”
易凡放下端起的茶杯,接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