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长乐和姜锦华才与各自的娘亲近一晚上,虽心中不舍,但想到今日傍晚还要返回绣坊,只能依依不舍朝马车挥着手。
作娘的哪有舍得下儿女的,可家内家外的事都需操持,这在县城耽搁几天,家中的田地也是惦记的狠,那可关系着全家的口粮。
看着眼前的母女分别,如意心中感慨:过日子大抵就是如此,家人有分有合,日子有酸甜苦辣,每个人都为前程奔波,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平凡又不凡的故事。
在通往姜家村的官道上,一辆马车快速行驶着,这速度上来了,颠簸的程度也是直线上升,看着爹惨白的脸色,如意贴心提议,让小双慢些赶车。
如意又想到来时跟着五爷爷的那比走路快不多少的牛车,不禁阵阵心酸,这古代交通工具着实不便利,还有这路况也是真的差。
车上的几人或低声交谈,或昏昏欲睡,或胡思乱想,经过一个半时辰的颠簸后,总算到了姜家村的岔路口。
小双看到官道通往姜家村小路的崎岖后,跳下车辕,由赶马改成牵马,为照顾病患,把马车速度放到最慢,众人也不好意思坐在马车上,除姜老三外纷纷下车。
待到了村口,走在前面给小双带路的如意和芳霏看到几个妇人正坐在那颗大槐树下乘凉,缝补衣服。
两人心中都想到一个词“村口情报站”。
此处的妙处在于传播消息的速度和离谱程度。
譬如,村头死了只鸡,传到了村尾变成死了个人。
村中的大黄狗走了过去,都怕被造谣村中的翔是被它吃光的。
此处能让你身败名裂,也可以让你风生水起。
当你路过这里时候,你的人生就多了好几个剧本。
如意、芳霏相视一眼,双双甩头,心下默念:不能怕!
如意虽然有些社恐,但好在芳霏是个社牛人士。
遂芳霏率先迈动脚步,脸上挂着乖巧笑意,脆生生地打招呼:“婶子、大娘们好,这天怪热的,在这儿做活儿倒凉快些。”
妇人们闻声抬眸,瞧见是芳霏,脸上纷纷绽放出笑容。翠花婶子放下手中针线,抬手招呼道:“哟,是芳霏啊,你们可算回来了!呀,这还坐了马车呢!你们爹现在怎么样了?”
交谈间,翠花婶子欲起身上前,看看马车上的情形。芳霏一看这还得了,让这几个婶子、大娘把马车围住,不知过多久马车才能走动。
于是,芳霏紧走两步,一把拉住翠花婶子,亲切的说道:“婶子,劳您挂心,爹已经接回家静养了,大夫说养上一个月,腿就能下地了。”
芳霏拉住翠花婶子搭话的同时,朝着如意轻眨了几下眼睛,示意她带着小双赶紧回家。
如意心领神会,同几个婶子、大娘们打过招呼后,快步的朝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