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姜家村口那棵大槐树下,都是村里的妇人们聚在一块儿唠家常。可眼下,坐着的却是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头。
为啥呢?这不正是夏收刚过,又要忙着耕种的时候。但凡还能出把力气的,都下田干活儿去了。剩下这几位,走路都晃晃悠悠、颤颤巍巍的,平日里只能在祠堂后墙根儿靠着忆往昔。
难得啊,他们也迎来了一年里没几天的好日子,能占着大槐树下这绝佳的位置,舒舒服服地乘乘凉。
几位老人里头,有个眼神还算灵光的,瞧见前面小路上来了一行人。隔得远,瞧不太清楚,就赶忙招呼身旁的老伙计们一块儿看。这几个老头,立马伸长了脖子,齐刷刷地望向同一个方向。
转瞬间,一行人就到了跟前。几位老人在这世上活了大半辈子,哪能不认得官家的服饰。
一时间,心里头又是害怕,又是敬畏,当然,对这些官差为啥来村里,也满是好奇。
还是那个眼神好点的老头,壮着胆子往前迈了一步,正打算开口问问,就见后面马车里下来个人,正是姜长盛。
紧接着,姜长盛伸手搀扶着被颠得差点吐出来的张主簿下了车。
姜长盛快步走到大槐树下,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对那位眼睛好点的老人说道:“二爷爷,主簿大人特意来咱们村,视察些事。”
几位老人一听,来的竟是县衙的主簿,慌得赶忙颤颤巍巍地要上前见礼。这时,缓过那阵恶心劲儿的张主簿,赶忙摆了摆手,说道:“几位老人家,不必多礼。”
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虽听到张主薄免礼之言,但是一生经验还是驱使他们恭敬地拱手作揖。
随后,姜长盛带着一行人匆匆直奔如意家而去。
几位老人站在大槐树下,目光追随着姜长盛一行人的身影,直至其渐渐远去。
老人们难掩激动之情,一位老人开口说道:“咱姜家村,有长盛这一大家子在,怕是要迎来好日子喽!”
此时,如意正与刘氏在院子里忙着浸泡稻谷。
忽听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唯一闲着的小杉子,欢快地蹦跳着跑去开门。门开后,只见大伯领着一群人站在门外,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杉子小朋友,自然不认得那些官差的服饰,嘴里喊着:“大伯!”,眼睛却不住地往旁边一位大叔的佩刀上瞟。
刘氏和如意听到杉子的呼喊声,便知是姜长盛来了,心中不禁纳闷,早上不是刚回县城去了吗?二人齐齐转头向门外望去。
此刻,站在门口的姜长盛,轻轻摸了摸杉子的头,应了一声:“唉。”
接着,便朝着望过来的如意说道:“如意啊,主簿大人前来,说是要看看咱那曲辕犁。”
刘氏和如意抬眼看到门口众人的官服,便赶忙起身,迅速脱下身上用旧衣改制的围裙,在围裙上随意擦了擦手,然后将围裙挂在院中的绳子上,快步朝门口走来。
刘氏和如意赶忙一同向张主簿行礼见礼。刘氏虽说不是头一回见张主簿了,可到底是乡下百姓,心里头怕官,紧张得话都不敢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