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被枫娘拉着,在小吃摊子前转来转去,最后两人决定要吃芷州特色小笼包。五个人一共要了八屉包子,卖包子的老板见几个人穿着不凡,还特意把摊子旁的桌子收拾了下,才请五个人坐过去。
“这附近州城都有不少号称特色的小笼包,调味和做法略微有些许不同,但芷州城的是最好吃的。”枫娘在等韭黄给他调蘸碟的时候,点评了几句。
“枫娘姐姐,你知道为什么不一样么?”一路上也没跟枫娘说过一句话的李鸿,此时开口了。
“哦?看来你知道,你说说是为什么吧。”枫娘明显愣了一下,他印象里的李鸿是那个挺着大肚子的中年男人,而且一看见他就低头,根本不敢和自己说话。
“这些小笼都是同一个祖宗,早年发明了这一吃食的是一个地方的人。后来这一地方的人为了生计,有人北上,有人南下,到了各地后,有的人就以卖包子为生。但是这些人的水平不同,所以做出的包子味道也不完全一样。最后当地擅长烹饪的人,改良了面皮和馅料,时间长了就成了当地的特色。”
“他说的对不对?”枫娘扭头问正给他们端包子上桌的老板。
“有可能是对的,但这几百年前的事谁也不知道。而且这就是个吃的,从来没听说有人去研究到底是谁最早弄出来的。您看街上的两个卖果子的店,两家都说松子糖是他们传家的手艺,不瞒您说,隔壁城我去过,里面卖松子糖的店也有好几个。”老板也忙,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几个要伺候好。
“这个应该要研究明白的。”李鸿还想说点什么。
“老板,你忙吧。”李澄拦住了他剩下的话,包子摊前排队呢。再拖着老板说话,就成了恶客了。
“刚才的话,你听谁说的?”枫娘等老板听不见他们说话后,问李鸿。
“书店里的一本书上写的。”李鸿讪讪的,那是李展从外面收回来的一本旧书,上面写的东西不一定是准的。
“吃吧。”枫娘夹起一个包子,眼睛却是盯着李鸿看的。
李鸿果然很爱吃,他吃包子的顺序跟刚才老板介绍的一模一样,丝毫没有偷工减料。李澄也在看李鸿,自己弟弟爱吃她是知道的,但还是第一次听说自己弟弟还喜欢追其起源。他说起食物起源的时候,可比他当糊涂官时强多了,不用人从旁指点。
“你弟弟可能入错行了。”吃完包子后,枫娘和李澄悄悄嘀咕上了。
“我们家没出过厨子,这东西得从小练起。”李澄叹了口气,好像挺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