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施粥摊子已经搭好了,我这就出去了。”枫娘穿了件深蓝色的衣服,脸上弄了个纱巾遮面。
“等我一下,你那旁边就是凉茶摊子,咱们一道走。不过你这样出去没问题?”李澄也是蓝色衣服,外面人都吃不上,她们实在不方便穿着太过鲜艳。
“也好,有事可以互相照应。”枫娘点头,两人一起出了院子去前门和众人集合一起出发。
赵夫人带着枫娘跟李澄是一路,卢姨娘和妙姨娘是一路,红姨娘跟两个年老一点的姨娘是一路,三路人带着人直奔三个施粥摊子。其他的摊子上则是挂着一个赵字,由管事全面负责。
王大人一日放进二百个难民,中午一批,傍晚一批,老人和孩子优先,青壮年则需要在城外排队,等着补号。但是也不是白等,早来的早补缺,并不吃亏。
中午这批进城的难民,被衙役们带到城西的救灾棚子,按男女分了住的地方。地方不大,一人只能分到一个够自己躺下的位置,但总比露宿街头好。棚子周围早早被石灰消杀过,这时候附近点着艾草,驱赶虫蚊。
“城里有施粥的摊子,你们可以先去喝上一碗。要是还有点余钱,可以去粮店那买蒸好的干粮。粥摊限量,粮店可以多买。城里还有凉茶摊子,喝了防疫病,现在要是生病了可不好治。”衙役们例行公事一样,把城里几个给难民提供服务的摊子介绍了一番。
“想吃多少可以买多少么?”问这话的是手里有点钱的,这还惦记把手里的钱都换粮食呢。
“可以,不过我劝你也别多买。你们只能买做好的干粮,这天气放不住啊。而且粮店里每天都有新鲜干粮,倒卖这个是没出路的。”衙役瞅了那人一眼,点破了人家希望的泡泡。
赵夫人站在粥摊前,见端着碗过来的人是个孩子,用饭勺使劲往下捞了一些米出来,倒进碗里。
“就在这吃吧。”赵夫人看了眼那孩子身后的家长,出口说了一句。
“这边来,吃完了,再走。”一个丫鬟把孩子带到了棚子的一角,孩子身后的大人脸上表情略有复杂。
枫娘拿了双筷子,负责给每个人的碗里夹一块小小的腌菜,人不吃盐,没有劲。粥摊上排过队伍的人,喝完稀粥后就都直接去了隔壁的凉茶摊子。
“这凉茶药味好足。”
“要是甜点就好了。”
“这是防病的,不是甜水。”
“就是,明明兜里有钱,还来占便宜。”
“你说谁呢?”
“说你呢,一路上都在摸裤腰,那里肯定有钱。”
连日来的积攒的压力,进城的难民们看上去都很想找个机会发泄一下。
“城里打架,先动手的直接赶出去,再不让进。”负责维持秩序的管事,连忙走到前面。想在这打架,我们家护院可不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