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对,那我就先走了。有事,咱们再联系。”方子聪点头,他确实很渴望进东陵看一眼。既然只有干完手上的活,才能去,那他就快点。
“爹,娘这是我跟着府里先生学着做的药丸,你们带着回家用。”赵府另一处,李澄正在帮自家爹娘打包东西。
灾情刚一缓解,李展就想着快点让书店营业。卢巧从来信奉的是夫唱妇随,自然也是要一并搬回自己家住的。好在他们的房子问题不大,前一阵卢云还去看了一下,如此才放心让他们搬回去。
“澄儿长大了。”哪怕是再偏心儿子,卢巧这些日子所见所闻,也得说一句李澄这两年变化很大,越来越好。
“鸿儿也长大了。”李澄已经不求卢巧的关心了,转头看见李鸿在桌子上写字,顺口说了一句。
“天天在那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写些什么。”卢巧也没想和李澄母女诉衷肠,转头继续整理东西了。
李澄走到李鸿身边,拿起几张写好的纸看了起来,蔬菜裹薄粉蒸熟后,加食盐拌之,或油炒加盐食用。
“这是什么?”李澄看出这是食谱,但是她没见过这个方子。
“这是昨天我出去,听一个老奶奶说的。”李澄口中的老奶奶是个难民,他这些日子也开始出门了,主要是去问人家难民当地都有什么好吃的。
李澄听了后,觉得李鸿没被打可能就是仗着他岁数小,是个小孩子了。问难民你们当地有什么好吃的,和问秃子你有没有掉头发的烦恼啊,一样欠揍。
“你写下来是要做什么?”
“找机会试一下能不能吃,能吃的话,就记下来交给枫娘。”李鸿写完手里那张纸后,把李澄手里的这张也拿了回去,塞到了书箱里。
“那你好好做吧,记得把提供素材的人的情况也写下来。”
“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样看起来更有趣。”李澄拍了拍李鸿的脑袋,好好跟着枫娘混,你姐姐我就不用为你的未来担心了。
卢巧搬出赵家那天,一早上先去正院感谢了赵夫人的连日照顾,然后第一次跟着卢云去了各位姨娘的住处,同样是为了表达感谢。奶娘的汤,是红姨娘安排的,两个孩子的新衣服,是妙姨娘安排的,于情于理,她都要在走前谢上一遭。
“姐姐辛苦了。”上马车前,卢巧郑重和卢云说了一句。
卢云并没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姐妹两人之间的隔阂就在那,不是一时感激就能消除掉的。个人的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