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云夸父不量力,与日竞而死,今此复云为应龙所杀,死无定名,触事而寄,明其变化无方,不可揆测,盖夸父乃古巨人族名,非一人之名也。
应龙本处于天,故有不得复上之语,天有九龙,应龙有翼。
应龙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昊苍,忽荒,天上也,昊苍,皆天名也。
应龙之状即土龙,以其气应自然为行云致雨之神,此土龙即天龙之神亦在土龙雩祭者之精亦在土龙,后世又有应龙画地通流泉之语,俗传为沟渎河川之神。
应龙或以庚辰为名,有尧九年,无支祁为孽,应龙驱之龟山足下,其后水平,而无支祁作乱,诸神皆不敌,唯有庚辰以战徙之淮阴龟山之足,俾淮水永安。
京城曾有神庙祭祀,顺天佑畿辅时应龙神,仍有土人信奉应龙神,有应龙庙。
应龙何画?河海何历?或曰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径所当决者,因而治之。
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或称黄龙应龙助烈焚。
应龙佐定九州之功,亦可见以黄龙为应龙之说古来有之,黄龙曳尾,自即是应龙画地,所以黄龙形象就与应龙一致。
应龙为东皇太一之正妃,黄龙之神,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而勾陈者,黄龙之位也,太一之所妃也。
黄龙在内,正土职也一曰陈陵,二曰权星,主雷雨之神。
其神首枕星、张,尾挂柳、并,体映三台,司四季、司中岳、司中土、司黄河、江、汉、淮、济之水、司黄帝之子孙、司倮虫三百六十,和天之四灵并列。
可见,应龙战力之强,地位之尊崇,血统之尊贵,可即使如此,仍为女娲乘雷车,服驾应龙道鬼神,登九天,朝帝于灵门,宓穆休于太宜之下,
应龙有翼,应德之龙也,若以神话中时间来看,应龙最初身份当是母神女娲的部下。
但不仅女娲驾应龙上升九天,朝见天帝,也有黄帝乘应龙于鼎湖升天成仙,
黄帝居代总百一十一年,在位一百年。
自上仙后,黄帝御女一千二百而上仙,所谓御女三千,白日飞升。
应龙当分有两种,其一,即处凶犂杀蚩尤、夏禹治水时之应龙,毛犊、羽嘉所生,生建马、凤凰、麒麟。
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但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凰,而非飞龙亦有翼之龙,疑飞龙即应龙。
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
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
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
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
闲居南方,应龙整日无所事事。
物华变幻,斗转星移,一转眼就到了大禹时代,洪水滔天,生灵涂炭。
大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应龙前来帮忙,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再后来,应龙则作为封建皇权的象征黄龙在皇家御用龙纹器皿中出现,但其最大特征的羽翼已经于宗周中叶起逐渐演化为云纹。
应龙为雷霆、沟渎河川之神,亦是天龙之神,天神太一之妃,号曰顺天佑畿辅时应龙神。
龙本身就是神物,虽说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背身双翼,为龙中之贵。
角龙并不算稀奇,天地间却只存在过一只应龙,就是助黄帝战胜蚩尤斩夸父,后又帮大禹治水的应龙,小半仙暗想难道这里就是他的葬身之处?若是这样,神之墓地之名名不虚传。
等应龙之形完全显现,一道红光闪现,小半仙直接眼前一花,就跌进了无边黑暗之中。
突如其来的失重感让小半仙完全没办法应对,摔落在地却没有意料之中的疼痛,地面很柔软,小半仙摸了摸,是很厚的草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