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先回家里,提了一篮子鸡蛋,又拿了一块丈余长的蓝棉布盖在上面,才往孙家集去。
若是再加上孙家集的,那年货可能就不够了。路过作坊的时候,张云让孙达骑着马去县城把她买东西的店铺再逛一趟,让那些老板明天多预备五分之一的量。
给了孙达一两银子,嘱咐他若是回不来就在县城过一夜,多余的算是补贴。孙达领命而去。
看门的就剩下李老汉,旁边是他的孙子瓜蛋儿。
“李大爷,你这天天让瓜蛋儿跑着玩儿也不是个事儿啊?”张云跟李老汉家比较熟悉,有话直说,“您有没有想过让他去读书。”
李老汉慈祥的看着瓜蛋儿,笑道:“不瞒云丫头,老汉我也攒了一些银两。你看我们住的房子为啥不翻修,为的就是省钱让他读书。以后有出息了,不受那地理刨食儿的罪!”
张云连连点头:“您说的是,我打算过罢年就让小峰去跟孙家集的冯先生读书。”
“那敢情好,到时候让他们一块儿,也好结伴!”李老板笑眯眯的说道。
张云出了大门,仍旧往孙家集去。
到了孙家集,一路问过去,就到了村长家里。孙家集的村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须发皆白。张云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村长连忙把她迎到堂屋里。
村长夫人给她到了一碗热茶,张云谢过,喝了一口,里面加了不少糖啊,真甜!
“孙家集有这么多人在我那里工作,我来看看也是应该的。”张云把篮子递给村长夫人。村长夫人推辞一番,才接受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别的村民吃饱饭了,孤寡也得顾上。老人操劳了一辈子,更得敬重。”
孙村长听得感慨,道:“你这丫头真是仁义人!”
孙家集比首山村人多,共有孤寡六户,六十岁以上老人十个。
张云记在本子上,请村长通知他们明日去领东西。
村长一直送她到大门口才停。
忙活了这一圈,张云回到家过了年就得太色已经发黑了。过了年就得送小峰上学堂,所以张云对他的功课抓的越来越紧,让小峰好一阵郁闷。眼下快过年了,张云忙得很,小峰也轻松了许多。大姐虽然管的松,小峰却很有自律性,每日里把应当练得字练完,背完诗,才去玩耍。
第二天孙达一大早就回了作坊,向张云汇报说话都带到了。工人们早早的就到了作坊,还有那些领东西的孤寡,家里帮忙拿东西的,小孩儿看热闹的,也都挤在院子里,熙熙攘攘,跟赶集一般。
张云命人把昨天带回来的东西抬出来,放在前面。
“东家,可以开始了吧?”有人问道。
“发!不过得等会儿,东西还没到完呢。”红梅没好气的说道,“急什么急。”
难不成还有?!人群里炸开了锅,一个个高兴的满面春风。有那沉不住气的,索性站在大门口,等车来。
过了一会儿,听门口的人道:“来了来了!”
外面咕噜噜过来几辆大车,是海带腐竹等干货,还有白糖食盐等回来了。人群登时沸腾起来了,看来东西真不少。
这边沸腾还没下去,又听到:“又来了,又来了!”
油铺的油车慢腾腾的驶了过来,众人老远就闻见一股香油味儿。虽然都吃过饭了,还是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接下来,点心铺的马车,粮食铺的粮车一一过来。
这些老板相互看了,一个个赞叹这家好大方,然后把自己的马车排开,站在一边,吩咐自己的伙计拿好家伙事,等会儿听张云分配。
孙屠户最后来,他昨天接了张云的买卖,就赶紧让浑家看着摊子,他自去喊人杀猪,今天早上一大早就起来忙活,弄完赶紧过来。
孙家集的人见了孙屠户,一个个的打招呼。有的人都是好几年没见过,孙屠户少不得一一的打招呼。
孤寡老人们领的东西比较多,也慢。张云就让工人们先领,然后让孤寡老人们坐在一边先等一会儿。
陈聪氏让每组的组长领着自己的工人排成一队,先领其中一样东西,领完了签字,再换另一队。等绣娘们领完了,接下来就是看大门的,搬东西的,领完签字,不会写字的画个圈。
卖猪肉的孙屠户操着刀,浑家拿着秤分糖盐的,准备着油纸,称点心倒是提前装好的,一个个分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