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钰盯着杨国柱没有说话,想看他如何做出选择。三人一时无语!
思索良久,杨国柱才看向郑钰道:“钰哥儿,你怎么看?”
“如果我要投流贼呢?”郑钰反问道!
“那就投,与其四处流窜,整日提心吊胆。还不如反了,死也痛快!”杨国柱发狠道!
闻听此言郑钰倒没有表明态度,他如此说,也只是想了解一下杨国柱心中所想。
见他不语,杨国柱追问道:“到底如何打算,你言语一声啊!”金魁也有些着急的看着郑钰,想知道他是如何打算!
“流贼不可投!”
“为何?”二人异口同声问道!
“其一,流贼虽眼下势大,但因其破中都,烧皇陵;震动天下!朝野一片沸腾,皇帝更是恨之入骨,必定抽调精锐之师,加紧围剿!流寇多数是未经操练的乌合之众,对上大股官军岂有不败之理!
其二,流贼四处流窜,如无根浮萍。如遇逆境,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难成大事!
其三,流贼所到之处裹挟乱民,与官军交战之时,便驱使流民冲阵。我等若投之与流民无二,两军阵前早晚必为其抵挡箭矢而死!
有此三条,我等投之,绝非上策!”
在郑钰心里根本就没有投奔流寇的想法,在他看来,这些所谓的明末义军,大部分是目光短浅,毫无战略眼光的亡命之徒。这一点,从后来打进北京之后的所作所为就足以证明!他们没有国家概念,只想随心所欲,快活一生。
流寇所过之处裹挟饥民,四处搜刮,造成当地十室九空,破败不堪。由于不善经营地方,无根据之地?便如无根浮萍,毫无根基!只依靠四处劫掠来养活自己,一旦所在之地劫掠一空,再转战他处。周而复始,最终走向灭亡!历史上李自成灭明朝后坐拥半壁江山,却经山海关一战而一蹶不振,短短一年国破身死,可见其政权不稳,似水月镜花!
说流寇是乌合之众并非有意贬低,无论是从凝聚力、纪律性、还是组织性来看,都达不到一支军队的标准。虽然人数众多却不堪大用。
流贼的核心是其老营,这些人都是长年杀人如麻的悍匪,个个身经百战,勇猛过人。与官兵对阵时,先以饥民冲阵,如胜,则乘势而入,若见事不可为,则率老营遁走。
天灾人祸,饥民遍野,只要老营尚在,振臂一呼随时可以拉起数万之众!流贼多年来屡剿不尽,一是由于朝廷国库空虚,赈灾不力,导致无数人铤而走险!二是由于流贼虽多次为官军所败,但未伤其根本,很轻易便死灰复燃!
纵观历朝历代,秦末的刘邦,唐末的朱温,还有本朝太祖朱元璋!那个不比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强万倍,可最后李自成竟然灭了明朝!
这恐怕与关外的鞑虏不无关系,流寇数次陷入绝境,鞑虏便恰逢其时的南下劫掠,让李自成等人有了喘息之机!
以崇祯十一年为例,李自成兵败,所部仅剩十九人逃入商洛山,当时高迎祥已死,张献忠以降,眼看围剿即大功告成。此时鞑虏南下,杀总督吴阿衡,卢象升,整个京畿重地狼烟四起,崇祯不得已调洪承畴,孙传庭入卫,使李自成解了燃眉之急!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纵横河南,声势浩大,牵制了大批明军,鞑虏有趁机南下,大肆劫掠一番,全身而退!若非事实如此,郑钰都怀疑两者之间相互勾结,配合得如此默契!
不论是流寇又或鞑虏,单独对上明朝,大明都应付得了。可二者并起,大明陷入两线作战,内外交困!朝堂之上,党争不断;贪官污吏,欺压良善;干旱成灾,瘟疫肆虐;耗尽了这个国家元气。
最终李自成夺了天下,却没能守住,便宜了满清!一个规模与汉人不成正比未开化的蛮族,却统治了华夏近三百年!
悠悠苍天,何其不公!
每每想到此处,郑钰心中满是怨念,唉!现在想这些还不现实,眼下最重要的是生存下去!
“大哥说的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