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作为一个小富即安的人,杨广对此表示深以为然。眼下山东士族已经伏诛,仅存的几只小猫也正在押送京师的路上。南方士族如今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在朝廷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下,能蹦跶几天全看杨广想做到什么程度了。
看似实力庞大的山东士族集团在杨广的谋划下轻易伏诛,由此空出的大量利益自然是便宜了他和关陇贵族。这也让他的威望得到了很大提高,
而且杨广为了保住土地不被关陇贵族兼并,干脆将此行所得所有钱财都分给了他们。如此作为得到了关陇贵族的一致好评。
土地他是不会分的,这关系着民心。好不容易才从士族手中抠出的土地,要是再分给贵族,那他岂不是白忙活了。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下一步的计划要开始了。
作为杨广心目中的大敌,士族如此轻易的屈服,显然是十分不称职的。而且这也令他非常失望,山东士族中的望族——五姓七望都选择了束手就擒。这种非暴力不反抗的行径将他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本来山东士族的谋逆罪名就是他“莫须有”出来的,这是玩笑话肯定不能当真。用这个当借口来杀戮士族也十分不合适,这会让人觉得他暴虐无常。
“不做安安饿殍,由效奋臂螳螂。”这就是杨广的第一感觉。你们怎么就不能配合一下呢,不是天天喊着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吗。
怎么,是轮到自己下不去手了,还是朕的意思还不够明了!也罢,朕便再直白些。对于士族的无耻有了更深刻认识的杨广如此想到。
现在的情况是,朝廷不但没有明言山东士族的罪行,而且对于南方士族也没有什么安抚措施。反而是派出了更多军队来巩固江防并切断蜀地和江南的联系,而且经常派人偷袭他们的庄园。如此行径已是将杨广的险恶用心展露无遗。
故此,投降无路的士族的反击也到了。最直接的便是市井之中说他坏话传他谣言的人更加的多了。
在南方士族的鼓动和支持下,大隋的整个士林都在抨击他,给他扣了一顶“灭儒”的大帽子。这可是和灭佛完全不同的概念,此时佛教虽然昌盛,可毕竟是外来的,如何能与深入人心的儒家相提并论。再和杨家身上的鲜卑血统一结合,大有将杨广塑造成如石虎那般残暴的胡君。作为南北时期最残暴的君主,人们对他的暴虐记忆犹新。没人希望自己的首领是个屠夫,这种言论是可以直接动摇杨广的统治根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