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n>
按照杨广的规划,日后儒家将变成一门哲学课,像后世的思想德课程一般,从考试科目变成道德学问,变成科举的门槛。
士子们不但要认真学习其的忠君爱国思想,更要践行自己的“仁”,如同后世的公益活动。
科举也不再考校具体经,但要检查其人行,这行便由地方县官、教谕和提刑官综合给出。一个人若是风评不好,那他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这是为了把四五经的官学功能给剥掉,没了这层皮,相信儒学的地位,很快会变得和后世马哲一般。当然这种情况的前提是杨广打赢江南士族,而且日后隋朝还不会被推翻。
虽然还没开打,但他已经想好了那些士族残余的处置方法,他们将成为第一批教育官员教谕。
当然,这教谕也不是相当能当的,首先得听话,愿意配合他夹私货的行动,不但要给他摇旗呐喊,以后还得帮着进行一系列的鼓吹。
这招叫统一宣传口径,实乃宣传思想愚弄他人的神功绝技。
儒家学说不是谁都可以涂抹的,唯有公认的儒学大宗师才可一式,杨广别说大宗师了,他连论语都背不全。留给他的只一条路,那是像忽必烈和多尔衮一般,杀得士族怕了、胆寒了。
后者的效果还要好过前者,毕竟都是些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家伙。
现在的士林风评愈演愈烈,看到朝廷和佛家在舆论的无力,江南士族愈战愈勇,战火已经从仁寿宫变烧到了杨广的胡人血统。
不错,单说杨广,而不是杨家。这证明士族还是有能人的,这是想挑动皇族内斗。
这种情况不论他如何处理,都会留下把柄,杀了是他心虚,不杀他心难安。
而且士族的能量也不可小觑,锦衣卫大批斥候出动,愣是没找到散播谣言的人,这有证明京师有人帮他们遮挡。
攻心之计,不可谓不毒。
如今更是弄得满城风雨,便是连前太子杨勇都已经赶来谢罪,深怕杨广一个不乐意将他砍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杨广对于舆论的威力认识的很清楚,也知道如何防范。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从源头隔绝,但这不现实,明年开春,大军才会渡江征讨士族,现在动手准备不足。
然后便是从渠道截断,这个更难了,锦衣卫搜查了半个月都没发现,他光是下令也没用。其实他还挺怀念后世发达的络条件的,爆炸版的信息既能激发群众智慧,又能繁荣社会,出了事儿还的能第一时间封杀。
最后便是老套路,拿个更有爆点的新闻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加薪可以得到朝廷官员的好感,不指望他们主动出击,只要不在其推波助澜下其手好。
设立教谕充实学部则可以拉拢小地主们,也是寒门。小地主早先要一个代表他们利益的官僚集团了,只可惜士族势大。后世如狼似虎把持朝政的地主们,现在还是在士族脚下瑟瑟发抖的可怜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