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给你们说你们也不知道,那可是青龙偃月刀啊,关二爷的神器啊,老少皆知的啊!
方原得知颜良现在还在大营内,算是松了一口气,任务还没有结束!
“颜将军,曹军贼将张辽又前来挑衅,许将军被斩了。”一个士兵前来禀报。
“哼,让我来会会他!”颜良拿起马槊驱马离开大营,向张辽杀去。
张辽,张文远,魏国五子良将,游戏中张辽的一把大刀耍的是虎虎生风。
方原在阵脚直盯着张辽,想看一下传说中张辽的大刀威力。
来到三国之后,方原发现很多游戏里面的武器消失不见,或者说是从未曾出现过。
三国时期的骑兵都是以骑枪为主,骑将也都是手持枪类的长兵器,比如枪,矛,槊。
一般在马上用短兵器就是找死,但是也不排除技术好的人,用的是短兵器。
古代马上将军对决也不是像后世电视电影一样,拿着武器在马上各种操作各种,什么马上跃起360度大回旋,什么飞身夺马踢下人……
真实的马战是就是冲锋:我策马奔腾,手持长枪对你扎去,你策马扬鞭,拿着马槊对我刺来。
没有打到对方,调转马头,继续冲锋。
古代的骑兵交锋就这么简单明了。
这也是回合的由来,策马在战场上一个来回就是一回合。
运气好的,一回合扎死敌方将领,或者把敌将震下战马,然后再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抽出腰上的佩剑,砍下敌将首级。
运气不好的,连续冲锋十几次,胳膊都被震麻了,双方还是屹立不倒。没办法只能硬撑,或者说放慢战马的速度,两方拿出配制武器,坐在马鞍上开始肉搏。
因为只有马鞍,没有马镫,在马上对战都是一只手端着武器,另外一只手紧紧抓着马鞍,防止剧烈碰撞把自己震下马。
在马镫没有发明之前,骑兵的对战就是如此简单。
张辽和颜良在马上交锋十几回合,不分胜负,但是眼尖的方原看到了两个人的胳膊都有点吃力。
“张辽匹夫,胆敢偷袭我袁军大帐,你看我的马槊还锋利否?”颜良用马槊指着张辽喊到。
“呸,颜良小儿,不遵王化,聚众谋反,丞相派我等来征讨贼军,你还不束手就擒。”张辽反驳道。
两个人都打累了,在马上相互扯皮,休息好了然后再继续打,打累了再继续扯皮休息。
方原觉着实在无聊,只好仔细观察曹军阵营,意在寻找二爷。
既然颜良和张辽的大刀没了,那么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也应该是虚构的,所以通过青龙偃月刀来寻找关羽是不现实的。
后世影视资料上,关羽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有二尺长的大胡子,还喜欢动不动带个绿色方巾。
但是在眼前的曹军阵容里,还未发现这种造型的大汉。
现在的将领几乎都手持马槊一柄,马槊能刺,能削,并且做工麻烦,可以说是身份的象征。
像大斧头一类的重兵器,也只有步战的时候会用。
咱们可以想一下,当时没有马镫,只有马鞍,依靠的就是两条腿紧紧夹着马肚子,左手抓着马鞍和缰绳,右手持兵器,要是右手兵器太重,几十斤,一条胳膊拿不过来,两只胳膊举着一把大斧头和对面来将硬碰硬,不好意思,来将没事,自己用力过猛甩了出去……
“颜良小儿,让关某试试你的斤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