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清明节作为四大鬼节之一,也是现在最重视的祭祀节日,也正是因为,不仅是节日更是节气,很多人不知道四大鬼节,四大鬼节既是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而所谓鬼节,顾名思义,与鬼有关的节日、祭祀鬼的节日,鬼是在人类蒙昧时期,对生命的一种延伸。东西方文化对于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西方鬼节中有墨西哥鬼节等。但是同样也是对逝者的一种思念和寄托的表现,只有你最想见,最舍不得的人,即使是死去了,你也想要他在这世间留下来点什么,就比如说鬼。
古人认为人死之后还有鬼魂存在,因此"鬼"的本义是指鬼魂的意思。例如《礼记?祭义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这里很明确地指出了"鬼"来自哪里。"鬼"既然是人死后的灵魂,又生活在阴间黑暗的世界中,因此从"鬼"引申出一种神秘的、不光明的含义,于是就有了"鬼怪""鬼鬼祟祟""神出鬼没""心怀鬼胎",等等。但是白子豪却嗤之以鼻,要真的存在鬼这种存在的话,那既然是人的灵魂所化,那就应该和人一样,人既然有好坏善恶,那鬼也应该就有好坏善恶的,所以,创造那些贬低鬼词语的人,虽然都是古人,但是也一定是心中有鬼的人,算不得什么正人君子的。
要知道“你害怕的每一个鬼,都是别人朝思暮想的人啊”这一点白子豪深有感触,前世的时候,父亲去世后,白子豪陪着母亲在老家给父亲守孝,整整三个月,白子豪一开始是害怕的,因为白子豪是唯一一个见过父亲最后模样的人,解冻后,再次冷藏之后的面容是漆黑青紫色的,而对于逝者,活着的人终究是害怕和恐惧的,但是白子豪逼着自己不去害怕,不去想,而到了后来的时候,对于父亲的思念,就像是潮水一般汹涌而来,你一次次的想要再次见到你朝思暮想的父亲,哪怕只是父亲的鬼魂。
而自古以来,能有四大鬼节,不仅仅是因为对于鬼的惧怕,或者是传说,更多的也应该是一种寄托和思念吧。毕竟人鬼殊途,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对于逝者的思念和寄托,只能寄托于这些鬼神和传说,这应该是所有的节日的来源吧。
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都很多,就比如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过年的时候打年兽,等等,其实都是对于美好的一种寄托和愿望,才有了这样美丽或者悲惨的传说和故事,也就有了现在我们要过的节日,而清明节,上巳节,中元节,寒衣节虽然称为四大鬼节,听起来很吓人,也很害怕,但是何尝又不是因为对于逝去的亲人思念和寄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