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覆清1796 > 第二十八章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第二十八章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找来顾德全、黎恂二人后,黎汉明便直接开口道:“二位一个主管财政部,一个主管工商部,都和银子打交道,如今咱们既然已经立住了脚,总不能坐吃山空吧,所以就得想办法赚银子。二位可有什么办法?”

顾德全因为刚接手,还不了解遵义府的行情,便把目光投向了黎恂。

黎恂见状想了想,说道:“现如今遵义府的主要产业是山蚕丝织,其次是钢铁。”

听到山蚕丝织,黎汉明忽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科教片,里面就讲述了遵义丝织的发展历史。

遵义蚕桑业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山蚕,一种是家蚕。山蚕即樗茧,是利用遵义当地野生山间的青杠树,放山养蚕。这是遵义最早引进的蚕种,据遵义府志记载,乾隆三年,山东历城陈玉壂来任遵义知府,非常关心民生经济。次年巡行农村时,见到满山遍野的青杠,认出这是他家乡用以饲蚕的槲树,决心利用这些丰富的天然资源在遵义开创蚕丝事业以致民于富。

后经陈玉壂多次往返遵义山东进行试验,终于在乾隆八年获得了大丰收,共得春茧八百万之多。

自清乾隆年间遵义知府陈玉壂育蚕取丝成功以后,遵义地区的丝织业盛行一时,所生产的丝织品被称为“遵绸”。

史载:“遵绸之名,竟与吴绫、蜀锦争价于中州”,“秦晋之商,闽粤之贾争相贩运,极盛时并出售嘉峪关,运销西域、南洋。”到清后期的嘉庆、道光年间,遵义的丝绸年产值仍在七、八百万两。

也就是说,如今这个时候正是遵义丝织的巅峰期。

想到这儿,黎汉明便问道:“遵绸之名我略有耳闻,只是为何我没见到丝织作坊呢?”

“回明王,为了便于管理,以前的知府陈玉壂把遵义府丝织厂都集中在了一起,就在东郊的白田坝,那里一片全是丝织厂。”见黎汉明发问,黎恂便解释道。

黎汉明闻言把疑惑的目光看向顾德全,这么重要的事情他竟然没说。

顾德全见状有些尴尬的回道:“回明王,属下对丝织之类的没有太大的关注,所以就汇报遗漏了。”

听顾德全这么一说,黎汉明仔细想了想也是,那时的他们一心只有钱粮,哪里还有心思理会其他的。

要不是黎恂提起,黎汉明也不会想起遵义府还有这么一个现金奶牛。

想到这儿,黎汉明便对黎恂说道:“堂兄,既然你身为工商部部长,那商业方面的事你就得抓起来了,别的不说,至少得保证咱们的粮饷足够。”

“是,明王放心,先前的丝绸商人府衙都有联络方式,去年的春丝秋丝的收成较往年多了三成不止,但因为苗乱的原因,丝织厂那里积压了不少丝绸,只要能联系上买家,出货应该不是问题。等这批丝绸出完,今年的春丝也该收剿了。”黎恂闻言立马回道。

黎汉明闻言点了点头,黎恂的话也算是解开了黎汉明先前关于为什么遵义府的存银只有那么少了的疑惑了,感情是去年的丝绸还没有卖出去。

有了去年的丝绸,算是暂时解决了财政困境了。

不过单靠丝织不是长久之计,而炼铁厂那边的钢铁有需要用来打造武器和农具,一时也没有多余的出售。

还是得想办法增加财政收入的渠道,想到这儿,黎汉明便说道:“你们下去后想想看还要什么办法可以增加财政,我们也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

“是!”顾德全、黎恂二人应了一声后,黎汉明便让他们下去了。

他则坐在原地想了想,本想去外面军营看看,但一看外面天已经快黑了后便就此作罢,还是回去翻翻资料,看有没有什么赚钱的方法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让失去知觉的人回归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人质王爷统乾坤飘飞的残叶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乞丐也有风花雪月时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三国刘修传李峰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