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新汉军打累了,派出步兵蹬城的时候,他再让步兵上城守卫即可。从城墙下面爬上去,可比从千米外发起进攻要快多了,只要他能及时发现对方动向,就不怕城墙会失守。
不得不说梁纪的想法很实用,若遇到平时的新汉军部队,因为步兵炮无法曲射的缺点也只能认倒霉。那么赵良栋唯一的选择,就是给步兵炮装入实心弹,直接轰塌城墙冲进去,与郑军展开城墙豁口的攻防战,乃是于打巷战。依靠血肉之躯的对抗,一点点磨掉对方的锐气。
这样做的伤亡肯定会很大,对山地特战师之后的作战非常不利,赵良栋是不会选这种笨办法的。幸好赵良栋对梁纪的战术也并非毫无办法,因为他手中还有秘密武器的存在。
在发现守军大部分撤下城墙之后,赵良栋立刻下令各连集中秘密武器,准备大规模发起偷袭。很快各连配备的重火力班被集中起来,沿着城墙布置到步兵炮的位置上。
这些士兵们很快支起一堆不算粗大的管子,这些管子只有六十厘米的直径,管子下方有个宽大的圆形托盘,中间有道铁箍,连接着硬度很高的两脚架。如果不是炮管指着天空,足有近七十度的仰角,老兵们简直要以为它是明军的虎蹲炮了。
这当然不是虎蹲炮,而是佛耳山兵工厂为山地步兵专门研制的轻量化火炮,它的正式名称由刘磊御笔亲题,被叫做迫击炮。迫击炮的结构十分简单,只有一根底部带有撞针的炮管,总长不超过610毫米,前端采用两脚架支撑,中间有丝杠可以将炮口在45至80度之间调节。另外的结构就是底部一个减缓后坐力的托盘,以及专门设计的曲射瞄准具。
这门火炮最大射程只有两里,却可以采用弯曲弹道射击高地之后的目标,当然这个高地也是包括城墙的。它最大的科技含量其实不是火炮本身,而在炮弹上。采用熟铁车削而成的炮弹,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炮弹形状,它拥有一个纺锤形的头部,不算长的助推管和四片弹翼,能够让炮弹在空中稳定的飞行。
为了增加炮弹射击时的密封性,在纺锤形弹头的中间位置,还有一条橡胶做成的弹带,以避免火药气体泄露造成的射程降低。种种新技术构成的迫击炮,也成为了新汉军山地步兵的最新利器,而它用在攻城战似乎也能取得奇效。
三百米外建立起了新的炮兵阵地,各连士兵将迫击炮安装起来,开始计算与城墙的距离,以推算出要炮击的距离。依靠曲射瞄准具,步兵们很快完成了对敌军的定位,随着开火的命令层层下达,早已准备好的士兵双手一松,任由放在炮口处的炮弹滑落了下去。
炮弹巨大的动能让弹尾引信狠狠砸在了炮管底部的撞针上,点燃了作为起爆药的发射药管。燃烧的火药产生大量气力,将迫击炮弹从原路又推了出去。飞射而出的炮弹划过极为弯曲的弹道,狠狠砸在了城墙后面的郑军士兵中间。
两公斤硝化甘油装药威力十足,剧烈的爆炸立刻让郑军士兵伤亡惨重。他们根本不知道炮弹来自哪里,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所有人都在惊慌失措得乱跑,又很快被新的炮弹炸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