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乌克兰再也无法提供任何别的消息了。
方在昱就是利用乌克兰作为跳板,前往一个更混乱的国家。
当他到达叙利亚的时候,美国就拿他没有办法了。
这家伙还有强迫症,每笔支出必记账。
在他的支出数据库中,陈源查到了,他在一年前,就在中东以及南非购买房产。
看来他早已有所准备。
陈源对斯坦姆教授说,这个家伙应该不是凶手。
因为要杀詹妮弗,他不可能一年前就预谋——
一边想着杀人,还跟人家玩那么high,这不光需要心理素质,还需要演技。
詹妮弗不是笨人,能瞧不出来,一个对自己有杀机的人?
更关键的是,两个人处于这种关系,尽管是包·养,但很少人知道。
即便大家都知道了也没什么——方在昱没有结婚,长相也过得去,又是博士高材生。
男未婚女未嫁,人家搞点儿什么乐趣,都属于可理解范围——尤其对美国人民来说。
那他为什么逃呢?
陈源看着满书架的AI书籍,再看看股票k线屏幕阵,他笑了。
FBI在确认了方在昱逃亡乌克兰的时候,发布了全球通缉令。
还不到一个小时,又有一批人,来到了方在昱的办公室。
这是专门防范证券交易犯罪的机构,原来,他们早就在监控方在昱了。
斯塔姆教授地位高,跟他们的头头喝着咖啡交流。
陈源在一旁听了个大概,也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原来,这个方在昱从事的,还不仅仅是高频交易,他是开发了AI程序,利用AI程序进行高频交易,充分的智能化,效率也是一般高频交易的百倍。
所以,他的公司就他一个人,年交易量堪比一个小型券商。
其实高频交易并不少见,做这个的人很多。
但他的算法儿非常的牛,充分利用交易bug,哪怕有一分钱的落差,他都能做出交易。
利润低不可怕,数量大攒起来,就是一个大数字。
他这种做法,就跟玩游戏,不仅搞了私服,还搞了大量非法装备一样,极大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属于法律禁止的范围。
他很早就被监控了,但监控他的人一直没有动手,一直等到FBI发出了全球通缉令,才急活活的过来,让人疑惑不解。
陈源对此疑惑,斯塔姆教授想了一下便通了。
方在昱肯定请了非常高明的律师,在美国干金融的,往往是跟搞法律的高手,结合在一起的。
没有足够的证据拿人,那是要被律师顶到死的。
第二,他的高频交易,其实是被管理层默许的。
这样做,虽然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但同时,也让证券市场更加的活跃,给人造成了市场欣欣向荣的景象,更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者,进入美国股票市场。
在上上下下,致力于热钱回流的当下,证券市场其实需要方在昱这种高频交易制造繁荣。
方在昱早早的为自己留了后手,想的是从容的离开。
但是詹妮弗的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当他得知詹妮弗死后第一反应,便是想到,执法者会联系会找自己。
他可以说得清跟詹妮佛的关系,但是他利用AI,做高频交易的事情,便会暴露于媒体面前。
他的离岸账户有5000万美元,留在美国银行的钱,也有1000万美元之多——
这是他未来得及带走的钱,这些钱足以证明,他走得非常匆忙。
陈源看着电脑上的AI程序,他打开程序的属性,发现程序的签名是两个人,一个是方在昱,另一个就是詹妮弗。
陈源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敲了一番,找到了这款程序的研发日志。
詹妮弗的算法加入,让这款程序实现交易的0失误,这个是质的更新了。
这个詹妮弗,简直是个妙人啊。
智慧和长相,兼而有之,这是上帝的宠儿。
可惜,如此妙人,年纪轻轻死于非命。
越了解,越让陈源觉得可惜。
越觉得可惜,他就越发誓,一定要把凶手揪出来。
天杀的,街上那么多恶棍,又是飞叶子又是泡姑娘的,一个个都活得好好的,詹妮弗这么好看的姑娘,招谁惹谁了,就被杀了?!
那一边也传来了消息:探员搜遍了方家,收获不多。
越是富人区,监控越多,方家的监控设备很完善,四面八方,一点死角都没有。
监控清晰的显示,詹妮弗死的那天,方在昱开车回家。
又是修草坪,又是叫外卖,他根本没有作案时间。
……
“有钱人的生活,枯燥而无味!”
回到住处后,陈源和斯塔姆教授,谈论起白天在方在晏那里“享受”的视觉盛宴,如此感叹。
行智也来了,但他没有参加讨论,只是在一旁喝咖啡。
斯塔姆教授抛出一个问题:詹妮弗案,看似是刑事案件,但背后是社会学。近现代以来,谁是最牛逼的社会学家?
一旦加了“最”,答案就充满了争议。
可是如果加了“之一”,那答案就又太多了,失去了私人聊天的乐趣。
陈源和斯塔姆教授,讨论这个问题时,陈源不假思索地说:“马克思啊!”
斯塔姆笑了,陈源也笑了。
扭头看,行智端着咖啡,呵呵地笑。
显然,这个答案有些尴尬,毕竟这是在美国。
不过,斯塔姆教授对***并不反感,他说,马克思的确是近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但是,对于社会治理,他是提出想法的。
真正提出有效措施,并且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目前只有一个人。
谁?
行智竖起了耳朵。
布热津斯基!
他提出的“奶·头乐”的社会治理理论,影响深远。
美国之所以这么多年,能勉强保持社会稳定,“奶·头乐”理论居功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