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司老太爷的父亲就是娶了汉人为妻,没有遵照寨里长老们的意思和司家寨旁边的苗寨联姻,所以两人的婚姻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可是司家一脉相承的牛脾气就是从老老太爷的身上传下来的,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明媒正娶了老夫人,更是在几年的时间没有依靠家里,在外闯荡,打下了一大片家业,可是好景不长,等到了司老太爷14岁和司亮前身的父亲8岁的时候积劳成疾过世了。
由于老老太爷的过世,寨子里有些人就对家里的财产生出了贪念,是当时还算年少的司老太爷带着家里的下人闯进找了的议事大厅将刀架在了长老的脖子上。才打消了这些贪念。
可也是这样得罪了一部分的长老,导致后来老夫人过世的时候,寨里的长老就有部分不同意老夫人埋葬进主坟,和老老太爷合葬,这下,司老太爷更是活了,召集一大帮人将议事大厅团团围住,逼迫长老同意老夫人葬进主坟,可是这次司家寨的长老是铁了心就是不同意,就这样,司老太爷将司家寨的议事大厅围了两天两夜,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司家寨的长老们同意司家老夫人埋进主坟,司老太爷这离开司家寨,以后不再会来,也就是将司老太爷放逐,司老太爷同意了长老的意见,另立门户,而司亮前身的父亲留在了寨子里。
司老太爷出了寨子,借着老老太爷遗留的财产跑到云南开始了跟随马帮做茶马互市的生意,后来因缘际会认识吴怀清,就从跑云南到藏区的茶马道换到了川藏的茶马道上,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和吴怀清成了生死兄弟。
后来,和太爷的母亲结婚,不适合在继续进行茶马互市,选来选去就选到泥头驿定居,这个县是彝汉杂居,清廷对待这些彝族采用剥削的方式,经常煽风点火,造成黑彝和白彝矛盾丛丛。经常械斗,县里还没有多少官宦士绅,很适合留下来创业,于是就和太爷的母亲留下定居了。
做生意开始是因为几大家族当时基本上垄断了泥头驿的生意,但是老太爷以本伤人,打的几大家族不得不坐下来和老太爷进行谈判,最后,老太爷考虑了一下,就从打铁这个行当开始,后来,更是发现制造首饰也是可以的,因为跟随老太爷一起的还有好几十号人,其中就有银匠具有精湛手艺,最后更是发展到制造假银子身上。
老太爷为了打通关节到处走动,太爷的母亲也在太爷出生的时候难产而死。老太爷当时忙着做生意,生意越做越大,但是忽略了太爷的教育,太爷也就是变成败家子,成天拿着马蹄形的银子到处玩耍,败家。
到后来,老太爷看见太爷这样文不成武不就的,加上局势不稳,决定停下扩张生意,转身将精力从生意上放到了太爷的身上,对太爷的学习万分上心,太爷开始还吊儿郎当,等到没有完成学习被太爷吊起来打,才知道迟了,就在这样完不成学业就挨打的情况下,逐渐改掉一些坏毛病,但还是贪玩,不过对老太爷是畏惧到骨子里了。
司老太爷在泥头驿定居之后,托人带信给司亮前身的父亲,希望能够一起到泥头驿定居,但是当时司亮前身的父亲刚刚结婚,是县城里的一位汉家女,女子舍不得离开家乡,加上司亮前身的父亲舍不得生意,结果就留在苗寨了。
司亮的前身叫司鸿亮,后来司鸿亮的母亲生病去世,没过两年,司鸿亮的父亲卧病在床,为了司鸿亮的未来,避免寨里的人欺负司鸿亮年纪小,吃绝户,赶紧写了一封书信托人带给司亮的老太爷,老太爷接到信后,派人前来接司鸿亮,而司鸿亮的父亲坚持到老太爷派的人到了之后,将家里的财产处理之后就去世了,等到司鸿亮将父亲的后事处理完,跟随来人投奔大伯,结果终于到了泥头驿,一下病倒,最后和未来来的司亮合二为一。
这也是司亮听完了吴怀清的话结合司鸿亮记忆中的内容才明白前因后果,也解开了司亮的疑惑,在未来的记忆里只知道老太爷和家里关系不好跑到泥头驿定居,但是没想到是这种情况,在司亮的记忆中这种情况简直是小说、电视里的经典情节。退婚流加逆袭流,这就是一部大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