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司亮经过统计发现了猪鬃的价格每年都在不断上涨,对外的交易额也在不断的上升。可是这些都因为清廷的掌权者被洋人打怕了,不敢干涉洋人的生意,而且在清廷的眼中,猪鬃这项产业就没有得到重视,就算是每年都要给清廷上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银两,也都没有官员说扶持一下这个产业。
而且司亮还发现了猪鬃交易利润的大头也都被洋人赚去了,这些洋人通过投资猪鬃的加工厂或者买卖机器设备,将大头都赚去了。
所以,虽然每年的猪鬃的成交的价格都不断的上涨,但是对弈一般的百姓而言基本上没有获得猪鬃涨价的好处。
要不是司亮这次接到太爷的消息,突然间产生了紧迫感,想要找一门可靠的生意来做,也不会发现猪鬃这项被人忽略的产业。
而司亮还从这些统计的数据中发现了虽然百姓没有获得好处,但是猪鬃的交易的数量每年都上涨的原因还是因为司亮低估了这个时候百姓的养殖技术了。
之前司亮还有点小瞧了这个时候的养殖技术,可是从老黄收集来的这些资料上,司亮发现自己完全是低估这百姓对于家猪饲养的高超的技术,
想起之前从土匪那里找到的养殖的古书,司亮就觉得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从这次老黄转交给司亮的文件上,司亮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何其的渺小。
整个的蜀地每年猪肉的交易量司亮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从老太爷转交来的每年在泥头驿和县城的生猪的交易量就大大的超出了司亮的预料之外。而司亮知道自己的老家很多的人还不是以种田为生了,要是把这个范围扩大到整个的蜀地,司亮相信每年的猪鬃的产量肯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随后的一个月的时间,司亮就没离开过他的院子,就算是太爷从山城回来之后,司亮只是和太爷见了一面之后,什么问题都没问,就让太爷接替老黄的工作,负责每天都要把从各地传来的信息汇总在交到司亮的手里。
至于之前要李小志调查的事情,司亮也已经不在乎了,现在的司亮一心想要垄断整个蜀地的猪鬃。
而太爷回来之后,也从山城带回来了几本宣传安全用电的小册子,司亮看见知乎觉得这样的宣传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时候的百姓很多都没有读过书,而这本小册子上面不仅有文字,还配有图案,这样不管识字还是不认识字的人都可以理解。对于制造这本小册子的人司亮是很佩服的。
司亮觉得这样的宣传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现在的这个时代民智还未开,加上之前司家的电厂还发生了有人烧香祭拜的事情就让司亮不得不然太爷把这本小册子复印了五百份免费发送到各大酒楼和客栈,当然也包括了雅州城里的士绅们。
司亮这样做也是为了未雨绸缪。算算时间,司家采购发电机的人也已经到了魔都了,这次采购还有巴赫的帮忙司亮相信应该比之前的采购要顺利的多。
这样一来,留给司家的时间就不多了。
所以有必要让百姓认识到用电的好处和坏处,不然只说好处,到时候万一有人触电身亡,那不是影响司家电厂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