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司亮还是低估了司家的影响力。更是低估了太爷的经商才能。
太爷经过这几个月在山城和洋行的人打交道之后,做生意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人也磨练出来了。变得更加的老练了。
就在司亮被老太爷赶到学堂埋头读书的时候,太爷借着洋行的力量,已经把之前和司家签订了收购猪鬃协议的家族全都掌控住了。
这就导致这些和司家合作的家族想要继续赚钱,就必须听司家的话,不然和司家签订的协议就是这些人脖子上的一根绳子。
可是这些家族都知道虽然司家和洋行把大部分的利润都拿走了,可是司家也承担了其他国家洋行的挤兑的压力。
而且这些家族都知道要是没有司家挡在前面,恐怕就在这些家族进入猪鬃这门生意的时候就被洋行扶持的代理人给挤兑到破产了。
而在年末的时候,太爷提前从山城回到了泥头驿,还带上了前来参加婚礼的巴赫和柳翻译。
看见巴赫和柳翻译这么早的就来到雅州城,司亮还特意问过巴赫,结果这件事还是要怪柳翻译。
柳翻译之前收到了太爷的礼物之后,觉得可以借着司家可以拍巴赫的马屁。但是没想到司家后面还送了一份大礼给巴赫和柳翻译。
这还要说和洋行谈成之后,司家一改之前低调的作风的,大肆的宣传,逼得其他国家的洋行收购猪鬃的数量急剧减少,这些洋行推出来的买办没办法达成洋行每年的目标。
相反的,得国和米国的洋行的发现虽然和司家合作导致华夏收购的猪鬃的成本上升了,相应的利润也就减少了一点的。
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洋行发现由于其他国家的洋行没有买到足够的猪鬃,所以需要从米国和得国的洋行手里购买猪鬃制品。
这样一进一出,反而让这两家洋行赚到了更多的钱。
于是洋行的高层就开始奖励促成和司家合作的人员。
结果陪着巴赫去过雅州的柳翻译就沾了巴赫的光,虽然地位没有被调整,但是手下管理的事情和人员是大大的增多了。
这样戏剧性的结果让柳翻译觉得之前辛辛苦苦在洋行干了这么多年,还是比不上跟着巴赫几天,于是更加坚定抱巴赫的大腿。
所以爱屋及乌的情况下,巴赫想要提前到雅州,那作为巴赫头号狗腿的柳翻译当然是要紧紧的跟在后面。
当然柳翻译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司亮,而是把这次提前到雅州城的原因都推到了巴赫的身上。
巴赫虽然来华夏好几年了但是对于华夏传统的婚礼,巴赫还没有见过,感觉到很新奇。
加上柳翻译在旁边解释说作为太爷最好的朋友肯定要提前到,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于是自认为是太爷好朋友的巴赫就提前赶到了雅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