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司亮的计划明显是蹦着大型的工厂建设,尤其是司亮还提到了汉阳机械厂,就更加的刺激刘文辉了。
头一次和司亮见面的时候,司亮虽然已经提到了可能会在永州建立钢铁厂,还有枪械厂。可是之后当刘文辉在问道司亮枪械厂的时候,司亮就否定了这件事,这就让刘文辉当时心里很不舒服。
要不是刘文彩劝说了刘文辉,那也没有之后和司家的合作了。
仙现在听到司亮的计划,刘文辉在心里感激自己兄弟,要不是当初他劝自己不要和司家翻脸,那现在这样的好事也诺落不到自己的头上。
毕竟,这段时间,刘文辉也没有闲着,虽然司家已经答应了和刘文辉合作了,可是刘文辉还是担心会有什么变故。所以还是暗地里派人调查了一下司家。
这个时候,刘文辉才知道之前刘文彩说刘相和司家的关系密切的事情是真的。
因为刘文彩发现司家的生意发展最快的那几年就是刘相被调往了山城驻扎的时候,司家的生意发展最迅速,所以,刘文辉也就这样认定了刘相和司家有关。
接着。刘文彩就想到了刘相从驻扎山城之后发展很是迅速,手下的军队实力也越来越强了,应该就是和司家的生意中获得了大量的钱财,才能拉起这么一支军队。
在加上这次司亮提到的计划,现在的司家在刘文辉心里的分量是越来越重了。
所以原本是想要把和司家合作的事情都交给刘文彩来负责的刘文辉,也抽出了一部分的精力开始关注了这次和司家的合作了。
司亮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和刘文辉见面之后,刘文辉变得更热情了。
可是有着刘文辉的支持,司家圈地的速度很快,而司亮为了保证征地的顺利,还特意拨了一笔钱给刘文辉来从百姓的手里收购土地。
当然司亮为了避免这笔钱被刘文辉给私吞了,还特意将司家的人安排在了征地的队伍中,更是让司家的人亲手将赔偿款交到了百姓的手里。
当然为了安抚一下刘文辉,司亮还是特意送了一笔钱。
而刘文辉对于司亮的行为也是十分的满意。
之前的时候,刘文辉还担心司家派司亮来主持永州的事情是不是有点草率。
毕竟司亮年少的时候就出国了,对于国内的人情世故不是很了解。所以刘文辉都已经做好了和司亮发生冲突的事情发生。
可是事情的进展去出乎了刘文辉的预料。
司亮不仅把征地的事情处理的很好,而且还照顾到了各个方面的利益、就连刘文彩都对司亮赞不绝口。
听到了筹备工厂的事情很是顺利。刘文辉在负责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把所有的事情都交到了刘文彩的手里,他则是把精力都集中到了部队的训练上了。
因为刘相和刘存厚的战争,使得蜀地的局势变化越来越难了,军阀之间不断的发生冲突。作为占据了永州这个交通要道的刘文辉也开始有人盯上了他。
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的位置,也是为了打消这些人的觊觎,所以刘文辉开始了新一轮的练兵和扩军备战。
而司亮也知道刘文辉这么支持自己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自己给刘文辉画的大饼,可以建兵工厂。
而这个才是刘文辉最看重的。
之前司亮很是不愿意这么早的就在蜀地建立兵工厂的。
可是在去了欧洲之后,司亮才知道自己的国家和这些西方国家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其他的不说,单单是得国人造出来“巴黎大炮”就是逼死了国人,都没办法将大炮给造出来。
这样的情况是华夏人愚蠢吗,当然不是。
而是这个时候的华夏就根本没有生产钢铁的地方。
偌大一个华夏,居然没有一件稍微有点规模的钢铁厂,这样的结果就是司亮自己很是费解的问题。
要知道就连很多人都瞧不上的清廷都在1890年建立创办汉阳钢铁厂。
虽然汉阳钢铁厂只是一个设有两座小高炉、两个小平炉和两个小转炉的工厂,还是建设了4年才投入生产。
可是就连清廷这个被民国的众多的精英不断的讽刺的朝代都有人注意到了钢铁生产的重要性。
可是民国的这些精英却仿佛视而不见,就好像是没有注意到这个短板一样。
当时在国外的司亮很是不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那些精英怎么会想不明白,可是等到司亮回到了国内之后,太爷将调查的情况展现在司亮面前的时候,司亮才知道这些问题不是政府的精英没有察觉,而是他们已经被收买了。
因为从外国买钢铁,经手人可以从中得到百分之二三十的回扣,成为率先致富的重要手段,皇亲国戚当然皆大欢喜,也就没有动力去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结果导致中国的钢铁工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工业倒退的情况。
当然这个时候的北洋政府当家,所以还没有发展到国民党时期造不如买的言论。
而且汉阳钢铁厂的生产也还没有停止。所以司亮想到了既然民国的政府不愿意发展钢铁冶炼的行业,那自己就找愿意发展的人。
而即将开始的军阀混战就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只有这样,通过军工生产,来倒逼钢铁产量的增加。
可是这样一来,既要保证这些军阀混战的伤亡不要太大,又要保证军工生产对这些军阀的吸引力足够大,这就让司亮很是头疼了,
这就需要有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本事,保证事情不失控。
所以在司亮回国之后,就已经联系了太爷,让他开始派人到全国各地的矿场去了解情况了。
尤其是司亮记忆中最深刻的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三部分组成
汉冶萍公司。
当时司亮特意的提到了这家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说是清廷的重工业所在。
在袁世凯事情,这家公司就因为经营问题开始大量的举债,而当时的东瀛也盯上了这家公司,于是出面借钱给这家公司,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获得了公司的主导权。而在袁世凯和东瀛签订的二十一条中还专门提到了这家公司,就更是让司亮关注了。
可是当时的司亮远在国外,加上袁世凯急于获得东瀛的帮助称帝,所以司亮就让太爷不要去趟这趟浑水了。但是司亮可是一直都在关注着家公司。
等到司亮回国的时候,这家公司已经完全掌握在东瀛人手里了,这样的结果让司亮很是无奈,虽然当时司亮已经躲在幕后借款给这家公司了。
可是这家公司的管理者就是个大筛子,只想着捞钱,不然这么一间工厂怎么可能每年都亏损这么多钱,没有鬼才怪事。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内外勾结,让东瀛人获得了工厂的掌控权。毕竟东瀛人开始掌握这家企业还是盛怀宣出面弄成的。所以才有了鲁迅评价这位是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这位的思想很是复杂,虽然有侵吞国家财产的事情,可是这位热衷于公益,还支持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非凡。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他和胡雪岩之间的争斗了。
所以在他过世之后,太爷也特意的赶往了魔都参加了他的葬礼。
可是这也不能否认就是从他开始向东瀛人借款,使得汉冶萍最终落到了东瀛人手里,使得东瀛人用华夏冶炼的钢铁最后变成了屠杀华夏人的武器。
所以,在知道了汉冶萍凭借着这个懦弱的政府是没有办法收回之后,司亮就放弃了介入到这家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