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老黄的做法,太爷并不是很重视,不过,看到老黄这样卖力,太爷也没有阻止,还很喜闻乐见。
毕竟这次老黄自己去调查刘家山的事情可是老黄自己主动的。太爷并没有要求。
而这样的事情有了第一次,那就有第二次,慢慢的说不定就把老黄给留下来了。
而老黄可以留下来,那老太爷说不定也就可以留在了山城。这样的话,太爷也就随时都可以离开山城,不用在担心一旦离开,会被别人偷家了。
这也是这次太爷发现有老太爷和老黄帮忙看着老巢的好处。
虽然之前太爷就已经想要让老黄和老太爷搬到山城来,但是当时的太爷只是想要让老黄和老太爷住的近一点,好让大家好见面。
可是老太爷当时气还没消,所以就否决了太爷搬家的提议。而作为老太爷铁杆的跟班,老太爷都没动,老黄就更不肯动了。虽然太爷几次写信要老黄来帮他,可是老黄就是不为所动。
而这次因为形势所迫。司亮和太爷必须离开山城到永州去主持大局。所以山城的这一摊子事情就都一下子丢给了老太爷和老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太爷才发现了老太爷和太爷坐镇山城居然会替他减轻这么多的压力。
于是把老太爷和老黄留下来的心思就更重了。
可是太爷也很了解老太爷的脾气,一旦自己有要将老太爷和老黄留下的情绪给透露出来的话,那老太爷肯定二话不说的就直接离开。
而唯一能够将老太爷留下的办法就是让老太爷觉得太爷做事不稳重,要是他走了,太爷肯定要犯错误。
所以,在回到山城之后,知道老黄已经出面去调查刘家山的事情之后,太爷就更加的高兴了。为了让老太爷留下,太爷还特意的将这次刘文辉请司家帮忙的事情都告诉了老太爷。
他知道按照老太爷的性格,一定会插手这样的事情的。
他知道老太爷最恨的就是这种吃里扒外的人。尤其是出卖国家的人,做洋人的走狗。
对于老太爷不待见外国人的事情,太爷可是记忆犹新。
太爷道现在都还还记得当年司亮和太爷告诉老太爷和巴赫合作的时候,老太爷当时发火的样子,可是把司亮和太爷给吓了浑身发抖。
当时的太爷都被吓得不敢说话了,还是司亮和老太爷解释了一大堆的话,老太爷才勉强同意了和巴赫的合作。
一直到后来,老太爷看到了司家和巴赫合作的确是给蜀地的百姓带来了好处,才算是接受了和外国人合作的这种事情。
但是太爷可是清楚就是这样,老太爷都不是很待见巴赫。就连当初太爷大婚的时候,巴赫前来参加婚礼。
老太爷碍于面子和巴赫见了几面之后,就再也没有出面了。后面巴赫在司家待着的那段时间都是司亮出面带着巴赫到处闲逛。
而且太爷很肯定自己要是把刘文辉的请求告诉了老太爷的话,那老太爷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要知道在老太爷最讨厌的外国人的排行榜上,东瀛人是高居榜首,尤其是这几年不断发生的事情,更是让老太爷对于东瀛人的厌恶之情达到了最高峰。
太爷可是还记得当初袁世凯的二十一条传来的时候,老太爷是破口大骂,骂完袁世凯,骂东瀛人,骂完东瀛人,又逮着同盟会的成员骂。到后来还特意的给太爷和司亮发了电报,要去司亮和太爷不准和东瀛人做生意,要是他知道两人敢和东瀛人做生意,那就等着被逐出司家。从家谱上除名,这可是把司亮和太爷给吓得不轻。
当时远在米国的司亮还特意的发了电报问太爷需不需要他给予生意上的援助。
而当时因为欧战的缘故,猪鬃和桐油生意做得飞起的太爷当然是瞧不上东瀛人那点小芝麻。所以,面对老太爷的威胁,太爷赶紧的给了老太爷一封回信,保证和东瀛人切除一切联系。
而司亮得到了太爷的回信之后,也电报告诉了老太爷,他没有和东瀛人做生意的打算。而此时的司亮和太爷一样,正在发战争财。
所以也没有和东瀛人有生意上的交往。
但是从这件事之后,司亮和太爷就知道老太爷讨厌的外国人中东瀛人是占据榜首的存在了。
而这段时间,东瀛人又想要占据华夏的山东,太爷可是从老黄那里听到老太爷好几次都在医院里骂北洋政府和东瀛人狼子野心。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太爷相信这个时候憋了一肚子火的老太爷要是知道了孙长顺这人居然投靠了东瀛人,还害死了好些自己的部下。肯定会安耐不住要亲自动手的。
果然。听完了太爷的话之后,老太爷直接从太爷手里抢过了这个任务。当然,太爷担心老太爷对于山城地下势力的不熟悉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加上老黄又回雅州了,所以将管家司宽给调到了老太爷的身边,听老太爷的吩咐。
对于太爷这样的安排,老太爷倒是不在意。
就算是没有司宽,但是对于老太爷而言,要将孙长顺从东瀛租界内引出来,也就是有点麻烦而已。但是有司宽在,可以减轻一些麻烦也是好的。
可是对于司宽,那就不一样了。
司宽虽然是司家的人,可是他帮着太爷做事的时候,老太爷已经躲回泥头驿了。虽然这个时候老太爷也没有放弃掌控司家的生意,但是司宽作为司家后面培养的人才,和老太爷基本上就没什么接触了。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司宽这些人对于老太爷的尊重就会减少。
对于老太爷将司家发展起来的事情,不管是司亮还是太爷都很清楚,两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将司家发展壮大,都要感谢老太爷当年打下的基础。
而司宽这些人不仅清楚老太爷是司家的基石,更是清楚当年要不是老太爷出面将他们这些孤儿给收留下来,那可能他们也活不到现在。
现在有机会在老太爷的手下做事,司宽简直兴奋极了。
这样的情况还不只是司宽一个人,还有其他的和司宽一样出生的司家的人,这些人对于老太爷吩咐的事情是尽全力的去完成,
到后来,就连太爷看见司宽这些人在老太爷的手下做事的样子都有点心酸,还有点嫉妒。
虽然早就知道自家老太爷对于司家的影响力会很大,可是这些年司家在太爷的主次下,家产和实力不断的上升,让太爷已经产生了已经超越了老太爷过往的成就感觉。
可是这次从司宽到一般的司家的下人在老太爷手底下做事的态度和在太爷手下做事的态度相比,太爷就知道自己和老太爷的差距还很远。
在司家内部的威望,老太爷更是远远的将太爷给扔在了身后。
而为此,太爷还特意秘密的发了一封电报给司亮,把自己这样心酸的心态告诉了司亮。
对于太爷发送的电报,司亮看完之后就扔在了一边,没有在理会,也没有想要给太爷回电报的打算。
对于太爷这样的心酸的情绪,司亮只能说这就是吃饱了,没事干。太爷就是就是矫情。这样的情绪过几天就好了。
要问为什么司亮这么清楚,还是司亮早就有所体会了。当年将司亮护送到米国的黑衣卫队的人,司亮对于这些人待遇可是很好的,而且为了让这些人留下来帮自己,司亮给这些人许诺的好处好很丰厚。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黑衣卫也替司亮训练了一批人,让司亮很满意。而司亮也以为自己已经说服这些人留下来帮自己。
可是后来司亮向老太爷发电报,说自己的事情已经走上了正轨了。问老太爷需不需将黑衣卫的人招呼会国内。
还没等到老太爷的回信,这些黑衣卫的人就主动的向老太爷发电报要回到老太爷的麾下。就算是做一个下人都愿意,这可把当时的司亮给气的。
自己这样好吃好喝的将这些黑衣卫当大爷一样供着,之前都答应了要留下结果还没等老太爷回信,这些人就主动的要求回到老太爷的身边,这让司亮很是郁闷。最后没办法,司亮最后还是同意了这些人都回国的请求。
所以有过体会的司亮知道只要几天的时间太爷就会恢复了。所以不用他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