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从这次之后,东瀛人和英国人发现熊克武是不会轻易被他们给收买的,才有了暗中支持实业团的事情,就是想要换一个听话一点的人来接替熊克武的位置,
而恰好实业团的人在东瀛人和英国人看来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实业团虽然曾经也是反抗袁世凯独裁的先锋,可是随着袁世凯的死亡,实业团也开始沦为了利益的追逐者。在很大程度上,实业团已经成为了买办集团在蜀地的代表,
这也是司亮和太爷不愿意和实业团合作的原因之一,实业团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将蜀地发展起来,而是将蜀地当成是他们赚钱的原料基地。
也正是这样的发展方针,所以这些年实业团在蜀地内大肆的圈地,同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对于百姓的盘剥也很严重。
可是这可和司家的发展的方向是南辕北辙的。而且随着实业团大肆的将蜀地的物资低价贩卖给国外的洋行,在蜀地内又大肆的倾销洋人的商品,就干呢更加打击了蜀地的商业发展。
所以在蜀地的人看来,实业团的人就是吃里扒外的白眼狼。
可是因为实业团知道他们这样做了在蜀地内不得民心。要是在没有外部主持的情况下,那肯定在蜀地是站不稳脚步的。
所以,实业团就开始他们赚取的一部分资金给了广州政府。而广州政府为了在蜀地有人可以和北洋政府打擂台,于是就无视了实业团所做的事情,甚至卡死扶植起实业团在蜀地的发展。
所以当熊克武公开站出来和实业团做对的时候,整个蜀地商界和士绅大部分都站到了熊克武的九人团这边。之后实业团更是昏招百出,居然将黔军和滇军给引入蜀地,这就更是让蜀地的百姓对实业团更加的反感了。而滇军和黔军在蜀地内做的恶事都有一部分算到了实业团的头上。
这也导致后续东瀛人和英国人直接就放弃了对实业团的支持。
不然,要是东瀛人和瀛人在背后继续支持实业团,那熊克武和刘相等人的联军也不会这么容易的就打败了实业团。
而东瀛人和英国人虽然隐藏在实业团的后面,可是随着实业团被打败,连军俘虏了很多实业团的成员。
于是熊克武就根据这些人找到了英国人和东瀛人在背后支持实业团的证据。
可是熊克武知道奈何不了东瀛人和英国人。但是给他们添一些麻烦还是可以的。这也是当他知道司家的处境和他一样的时候,熊克武就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司家居然可以从欧洲购买到便宜的军火,这一点才是熊克武最看重的。
这次打败了实业团和滇,黔联军之后,不管是熊克武还是刘相等军阀,他们的野心多不免开始膨胀起来了。都想要扩大蜀地的地盘。
而扩充地盘最主要的就是手里的军队。人员对于这些军阀来说,很容易,毕竟现在这样的世道,很多人都想要加入到军队中混口饭吃。
尤其是现在蜀地的军阀都开始学习刘相的军队,对于士兵的待遇也提高了不少,对百姓的吸引力就更加的大了。
可是武器的问题就不是蜀地的军阀自己可以解决了。尤其是在使用惯了德械装备字后,原来国内兵工厂生产的汉阳造等武器就被士兵嫌弃的不行。除非手里真的没武器,不然没人愿意接手这些老式的武器。
而现在蜀地的军阀刚刚打败了英国人和东瀛人支持的实业团,再想从他们手里购买武器是不可能的。
而从米国人和法国人手里个购买武器,除了军火的价格高昂之外,就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米国人和法国人的势力伸到西南地区。
所以现在唯一能够获得武器的地方就是司家这儿,尤其是现在英国人将司家从欧洲购买了大量的军火的事情传遍了整个儿蜀地,就更是加深了熊克武等人对于司家的重视了。
而这也是司亮向熊克武求助的底气所在,虽然熊克武等人不明白为什么司家能够不经过英国人的洋行就在蜀地贩卖军火,但是从之前和司家交易的情况看来,从司家手里购买军火对于蜀地的军阀是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办法。
和司家进行交易直接就是一首交钱,一手交货,这样的话,对于熊克武这些人而言,没有任何附加的条件的交易方式才是最好的。
果然,在替司家出面解释了英国人和东瀛人散布的谣言之后,从山城赶往锦城的太爷刘接到了大量饿订单。都是想要从司家手里购买军火的,而且下订单的人不在局限于蜀地的军阀,就连蜀地之外也有人通过各种关系联系上了太爷,想要从司家手里购买军火,
看着不断累积的订单,太爷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原本司亮和太爷就没想过要做军火生意。可是当初为了增强刘相军队的战斗力。司亮才冒险联系了巴赫,从德国人的仓库内购买的一些武器。
原版是想着这次和实业团的战争结束之后,就结束军火生意。可是现在看来司家以及事情骑虎难下了。
随着东瀛人和英国人体司家做的宣传,刚在战败的合约上签字的德国人被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战争赔款给压得喘不过气。
而由于得国国内犹太人在背后给德国人捅了一刀之后,使得得国国内的人日子更加的艰难了。
而这个时候作为得国老牌贵族的巴赫的家族发现巴赫居然还在暗中经营了这么一条走私的线路,当然是惊喜万分了。
要知道巴赫家族虽然因为欧战的缘故,家族损失很大,尤其是在得国成为了战败国之后,家族的势力大大的减小了。
面对巨额的战争配矿,族人众多的巴赫的家族也不好过。而现在有了这么一条能够给家族回血的通道。使得巴赫这位曾经在族人眼中是不成器的家伙成了家族的拯救者。
而且因为是军火,所以连带着原本一些要被停产的工厂又开始运作起来,虽然巴赫给予的工资很底,大部分还都是用食物来充当工资。
可是对于现在的德国人而言,大量贬值的货币还没有食物来的实惠。加上巴赫让这些人生产的大部分都是步枪等轻型武器,不在签订的合约的范围内。法国人就没有办法来阻止了。
当然,为了让武器能够顺利的运往华夏,司亮还通过米国的关系。收买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当然,司亮能够说动米国的财团,还是因为随着欧战的结束,米国国内大量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滞销,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米国的经济。
而司亮则是从米国购买了大量的物资运往得国,用这些物资从德国人手里换取军火,在用这些军火运回华夏,贩卖给华夏的军阀。
原本只是一次赔本的生意,就算是司李亮自己掏腰包来帮刘相一把,结果却因为司亮的手下太专业,也太认真,直接将短期的生意做成了长久的生意。并且随着牵扯到的人数不断的扩大,这笔生意已经不是司亮说停下就可以停下来的。
当初司亮担心从得国购买军火会遭到法国人和英国人的阻拦,可是当时的不仅是德国人的日子不好过,就连一般的士兵的日子也不好过,
恰好这个时候有了司亮这么一位在这些士兵眼中的冤大头。当然是要尽力的维持一下关系,让大家多捞一些钱。
当然,名义上说司亮这样做,是在挖英国军火商和法国军火商的墙角,但是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德国人现在好不容易可以从司亮这用军火换取食物来填饱肚子,这对于德国人而言非常的重要。
虽然在德国内部的犹太集团很是不满意司亮在这个时候出手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让原本想要搜刮一下像巴赫的家族一样的得国的贵族的产业。
可是已经看清了得国犹太集团的嘴脸的巴赫等贵族直接旗帜鲜明的站到了司亮这边。
并且直接派人出面,威胁英国人和法国人要是敢干涉这条用食物换取军火的运输线,那得国说不定就会拖延赔款的时间。
爱加上此时的摩根等人也发现这是一个将米国的影响力扩散到华夏的好机会,于是就联系到司亮,帮他打通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关系。
加上原本就已经被收买的两国的士兵。所以最后虽然这两个国家的军火商联名反对,但是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为了获得得国的战争赔款,只能同意了这件事。但是要求所有人不得往外宣传。
可是因为这件事虽然对很多人都有利,但是却直接的损害了犹太集团的利益、也正是这样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