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战斗彻底的暴露了第一句和第二军之间的矛盾,
这样的矛盾让原本有机会将蜀地的势力往外扩张的好机会就这样白白的被浪费了。
原本的山城的商人和士绅们还等着刘相等蜀地联军打了胜仗之后,可以减轻商人们在长江航道上航行的费用,毕竟一旦蜀地的军队占领了宜昌之后,那蜀地的军队就掌握了主动权,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可是现在不但因为队伍的集结缓慢延误了战机,还因为第一军和第二军之间的矛盾彻底的影响了大局。让吴佩孚的军队抓住了机会打败了蜀地军队,
使得蜀地的军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了,别人随时有可能进攻蜀地。一旦战火蔓延到蜀地,首当其冲的就是占据了整个山城大片土地的刘相。这下刘相是彻底的急了。
原本还想着保存实力的想法被这样变化的局势给吓的抛在脑后了。刘相清楚要是抵挡不住吴佩孚饿军队的进攻,那一旦吴佩孚的军队进入蜀地,那他们这些依附蜀地发展起来的军阀,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而就在吴佩孚打败了蜀地的军队之后,就立即任命孙传芳蔚长江上游警备区总司。令。驻扎在宜昌,防范蜀地军队的进攻。
而吃了败仗回到蜀地的第一军和第二军之间矛盾更加的激化了,要不是大敌当前,加作为第一句和第二军实际掌控者的刘相和熊克武知道这个时候蜀地不能发生内乱,强力的命令了双方不得发生冲突,不然说不定,这个时候,敌人还没有打到,第一军和第二军就已经开始火并。
可是这次的惨败也将蜀地军阀往外发展的心气给打掉了。
虽然没有有人明说,但是不管是第一军还是第二军的军官都对这次出蜀作战的有非常大的意见。
和刚开始得知要联合湘军讨伐王占元那个时候意气风发的样子完全是判若两人。
而作为位第一军和第二军提供物资供应的商人之一的司家当然对于之前发生的事情是了如指掌了。
之前刘相将唐式遵安排到第二路总指挥的位置上,司亮就知道这样安排非常得不不稳妥。
毕竟唐式遵虽然已经是师长了,可是司亮清楚这些年,唐式遵就没有打过什么大仗,能做到今天师长的位置也是靠着当初跟在刘相的后面混了一些军功。加上和刘相的关系。最后才被刘相给提拔到现在师长的位置上的。
但是和蜀地之外的军队交手的经验是一点都没有,而且唐式遵的指挥天赋基本上没有。这也是他和潘文华之间不对付的一点。毕竟作为同学的两人可以说相互之间是知根知底的。
唐式遵到底有几斤几两,作为同学和对头的潘文华是非常的清楚的。
所以,潘文华就看不上唐式遵这样只顾专营,一点真本事都没有的人。
而唐式遵则觉得潘文华为人高傲,仗着打仗有点本事基瞧不起其他人,当然了最最要的是潘文华和刘相之间的关系并不比唐式遵和刘相的关系差。
所以在唐式遵看来,潘文华是他的主要的竞争对手,
当初唐式遵盯上了第二军的军长的位置,就是将潘文华视为对手,才会暗中挑拨他人,对潘文华进行打压的。只是唐式遵没有想到,他忌惮潘文华,担心潘文华会和他抢夺军长的位置。却忘记了这个位置是刘相来决定的、
而刘相为了获得蜀地省长的位置,就将第二军的军长的位置拿来拉拢杨森,使得唐式遵最后扑了个空。
司亮作为旁观者很清楚这次刘相将唐式遵给提拔到第二路总指挥的位置上。一方面是缓和和唐式遵之间的关系
。毕竟自从刘相拿着军长的位置和杨森进行了交易之后,唐式遵这位心腹和刘相之间的关系就紧张起来了。
虽然唐式遵还是自认为刘相的心腹,但是却减少了到山城的省长公署的次数就表明两人之间的关系到底还是受到了一点影响。
这次让唐式遵领头,就是想要让唐式遵赚点功劳,回去好给唐式遵升官。
当然,还有就是想让唐式遵保存第二军的力量的想法。因为刘相知道。唐式遵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对于如何保存实力还是很有心得的。
只是让刘相没有想到的是,面对吴佩孚的军队的进攻,唐式遵根本就组织不起有效的反击,弄得刘相第二军是损兵折将的。当刘相接到战报的时候,心疼的不得了。
司亮可是清楚这次的战斗虽然第一军和第二军打了败仗,但是损失并不是很大,两方的军队都存了保存实力的想法。被敌人一触即溃。但是终究是保存了大部分的实力。
当然,虽然最后大部分军队还是退回了蜀地,但是在刘相看来,第二军这次是元气大伤。毕竟第二军在撤退的时候被唐式遵派去阻击敌人的大部分都是第二军的精锐组成。是刘相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精锐。
可是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退,最后都没了。
这就让刘相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可是刘相又不能将战败的责任推到唐式遵的身上。只能是重新找个敌人来缓和第二军内部的愤怒了。于是熊克武的第一军就成了出气筒了。
整个第二军就将战败的责任推到了但懋辛率领的第一军。而熊克武当然是不甘示弱,同样认为这次的失败是刘相集结部队迟缓和佣人不当造成了,
所以虽然吴佩孚大兵压境,但是蜀地内还是吵吵的厉害。熊克武和刘相麾下的官员不断的攻击对方。在省政府的议会上,熊克武支持的议员和刘相支持的议员也是你来我往的相互攻击着,弄的整个的议会就像是菜市场一样嘈杂。
而其他的军阀当然是作壁上观了,毕竟这次的主要的矛盾是刘相和熊克武之间,
当然,不管是熊克武还是刘相都清楚吵架可以,但是第一军和第二军现在的任务是抵挡吴佩孚的军队进攻蜀地。
而这次刘相等人吃了败仗之后,对于蜀地民众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尤其时候山城这些比较靠近宜昌的地方,大部分的民众都十分的恐慌。
因为山城的很多人都是经历过当初黔军和滇军占领蜀地之后对蜀地民众大肆盘剥的日子。
所以当唐式遵,但懋辛的军队打了败仗的消息传递到山城之后,最先反应过来的就是山城的粮商们。这些人可是清楚一旦吴佩孚狠下心来封锁了长江航道,那最先承受不住的就是山城这个严重依赖长江航运的地方。
所以,粮食的价格顿时就涨了三层。随后产生的连锁反应,带动了其他的货物直接涨价,布匹等更是直接翻倍。
而粮价上涨反而更是让山城的民众更加的恐慌,大部分的民众都跑到粮店购买粮食产生了抢购的风潮。可越是这样抢购,粮食的价格上涨的越快。
而且到了中午的时候粮店就停止了卖粮。随后更是有大量的士绅和商人准备撤离山城,躲到锦城等地去,
原本这些风波和司家的关系并不大的,毕竟司家的生意大部分都已经出手了,唯一我在手里的粮店也早就没有对外做生意了。
可是司家刚刚接手的棚户区改造的生意在这次的风波当中可以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之前很多人愿意购买司家修建的房屋就是看准了山城的环境。毕竟蜀地这么多的地方。能够有山城这样便利的条件,还没有被战火给摧残过的地方已经很少了。
虽然当初黔军攻占了山城之后,也对山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破怀,可是毕竟时间很短。对于这些后来迁入到山城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可是这次就不同了,在这些人看来,作为蜀地省长的刘相都吃了败仗,那剩下的军队到底能不能打败敌人,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