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亮也知道刘相的担心为了安抚刘相这位总司令,并没有拒绝刘相同行的要求。
刘相做事还非常的周到,特意提前给卢作孚打了招呼。预定了民生公司的轮船。
于是司亮,太爷就和刘相一道前往了南京,
可是刘相几人这一路却非常的不顺利。此时的航道,因为春水未发,所以导致很多的航道水枯石现。
所有的中外轮船被迫停航,各地的码头与航道也是死气沉沉的。所以最后几人乘坐轮船到达南京的计划最终搁浅了。
刘相是准备用他的私人飞机和司亮、太爷一起飞往南京的。
但是司亮知道,要是不解决这个水路运输的问题一,旦和东瀛人之间的战争爆发之后,大批工厂从水路撤离到蜀地以及蜀地的物资往外运送的时候势必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战争期间,一旦后勤跟不上。那就算是士兵再英勇。伤亡也会非常的大。这可不是司亮愿意见到的。
所以。司亮特意在山城逗留了两天的时间。执意要亲自勘察一下航道的情况。
当然因为考虑到刘相还要参加会议,所以众人只是从山城赶往到万县,从考察了万县到山城之间的航道的情况之后。便乘坐刘相的私人飞机飞往南京。
而此时已经被刘湘任命为建设厅厅长的读作福,依然是民生轮船公司的灵魂人物。
对于航道水库实现的情况,他也是非常的焦急。
而且接到刘相和司亮的电报之后的,卢作孚对于航道枯萎的情况就更加的重视了。
知道这次的事情事关重大。于是卢作孚召集了民生公司的所有员工开始商量,看怎么解决航道枯萎的问题。
而卢作孚和他手下的员工果然没有让刘相和司亮失望。
在司亮和刘相等人在南京的逗留的这段时间,卢作孚和他的民生公司提出了崭新的三段航行法。
彻底的解决了枯水期间整个航道上船只不能运输的问题。
而且因为只有民生公司愿意为解决这个问题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为了保证船只运输的问题,民生公司派遣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吃,住在江边滩头,利用绞滩机协助轮船过滩。
巨大的付出使得民生公司成为了枯水期间,唯一一个家能够在航道上航行的轮船公司,引来了许多人站在岸边观看,被视为奇迹。
而且民生公司的三段法解决了枯水期运输的问题。使得司家年前囤积在魔都广州等地的粮食,可以通过水路运输运送到蜀地。
大量的粮食运进蜀地。使得蜀地内日益蔓延的饥荒。得到了缓解。
因为赈灾得力这一点蜀地的地方政府还赢得了许多中外媒体和国际社会的关注。
作为事件的主导者的刘相得到了不少的赞誉。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从1936年秋冬又在蜀地蔓延的饥荒日益严重,在进入到37年4月之后,青黄不接之际,过去的存粮消耗殆尽之后,蜀地内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社会动荡。
而此时邓锡侯,田松尧,李佳玉等人趁机鼓动蜀地内的士绅向南京国民政府陈情,说刘相领导不利导致蜀地赤地千里,饿瓢遍地。
请求南京方面另择贤能,挽救蜀地的危机。
使得刘相差点就被赶下了台。
而蒋介石在接到了蜀地的陈情之后,认为目前蜀地无人能取代刘相。所以虽然坚持让刘相担任总司令。
但是对于刘相过去和他在暗中作对的事情,常凯申并没有这么轻易的就放下了。
于是常凯申决定利用刘湘迫切需要南京国民政府救助,使蜀地度过难关,保全自己地位的机会,逼迫刘相全盘接受了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的整军计划。
而这一次因为司家提前准备。在魔都广州等地趁着粮食价格廉价的时候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加上民生公司给力。使得粮食的运输没有受到影响。
而蜀地内各军阀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两年和司家的合作也得到了缓和。
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刘相有底气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的整军计划。
最后在和贺国光的谈判当中,刘相只是部分接受了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的整军计划。
而司家家对刘相的支持,破坏了常凯申的计划。让常凯申非常的不满。
可是刚刚和司亮。太爷在南京见面的常凯申。刚从司家的手里获得了一大批的资助和一些好处。
常凯申也不好在这个时间向司家问罪,毕竟司家做的事情站在道义上来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只不过最终的受益人并不是他常凯申和南京国民政府而已。
他也不能因为这件事对司家动手。
而此时刚到达南京的司亮和太爷,还不知道接下来的几个月常凯申对司家是又爱又恨的。
不过就算知道了,大概太爷和司亮也不会太在意。毕竟两人都从来没有指望南京国民政府给司家什么好处。
尤其是司亮,此时的基本盘根本就不在国内。
要不是为了抗战。司家早就抽身离开这个烂泥潭了。
而此时刚到南京,陈果夫和陈立夫。早早的赶到了机场,迎接司亮和太爷。
陈立夫当年出国留学的时候,在米国的时候,司亮也给了陈立夫很大的帮助。
这一次到南京去,司亮清楚这次的情况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这两年因为司家和陈家治安的关系,使得那劲方面虽然知道司家在暗中帮助刘相和蜀地的其他军阀提升实力。但是说到底,在南京方面看来,司家做的事情对于大局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加上司家本身在在政府内部也有合作者。
其他的不说,但但说司家罐头厂的生意。就是南京政府内部很多官员来钱的渠道。
要是和司家闹僵了,那这些大员没有了赚钱的渠道。这些做事的人可不好交代。这也是康泽虽然派遣人混进了司家的工厂。
可是被陈家给警告了一下之后,就赶紧的将人给撤了出来。就是康泽清楚。司家背后可不仅仅是陈家在给司家撑腰。
政府内其他的一些官员和司家的关系也是匪浅。
当然,对于司亮,太爷和司家而言。和南京政府内的这些官员合作。仅仅是为了免除掉一些生意上的麻烦和障碍而已。
司家也没有指望这些官员在关键的时候会站出来支持司家。
这样的教训当初了刘相被熊克武等人逼着解甲归田的时候,司家就已经遭遇过一次了。
当时蜀地内和司家称兄道弟的官员们在得知刘相被熊克武等人给赶下台之后,立刻就变了脸了。
和其他的士绅联手打击是假的生意,逼得司家最后不得不放弃蜀地内多年建立起来的渠道。最后返回了永州。只到司亮回国之前。司家的生意规模都没有恢复到当初司亮出国之前。
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太爷故意控制司家发展的速度在里面。
但是总的来说,在一些传统的生意上。随着司家当初被迫退出。这些传统的生意也已经关上了门,司家是没办法在插足了。
所以这次到南京。司亮和太爷并没有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陈家身上。
司亮觉得能够让南京城内的这些大员们对司家忍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巨大的利益,司家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