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原本是准备和邓锡侯一起出蜀的,但是司亮担心刘相身体的情况,尤其是前世的时候刘相的死因可是一直都没有调查清楚。
司亮知道此时的蜀地,还没有人可以取代刘相在蜀地军队当中的地位。
前世就是因为刘相的去世,作为他选择的继承人的潘文华却没有刘相那样的威望,加上原本就和潘文华有仇的唐是遵也跳了出来。最后导致蜀地的军队变成了一盘散沙。
最后被常凯申给找各种理由将蜀地将领手中的兵权给剥夺了。导致最后现在的这些将领在抗战后期完全就是要仰仗国民政府的鼻息做事。
曾经有名的蜀军也被打乱了编制,最后被国民政府给吞并了。
而司亮清楚。虽然最后获得了胜利。可是随着邓锡侯等高级将领们丧失了手中的权利。国民政府内部的那些官员掌控了蜀地的大权之后,对于蜀地民众的盘剥是何等丧心病狂。
原本蜀地民众要支援抗战就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再被这些官吏一盘剥,。蜀地民抗战后期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于公于私。司亮都不想看到刘相等蜀地的将领们出事。所以在得知饶国华等人被派往淞沪战场的时候,司亮特意给刘相交代了一下,让他要保证蜀地这些将领们的安全。
给这些将领打打预防针。
让这些将领心里清楚,打了败仗不可怕。只要蜀地还没有沦陷。蜀地的民众还在。那失去的队伍和武器就有机会重新补充。
其中着重的提到了饶国华这位性情耿直的家伙。
被司亮这一提醒。刘相也留意到了。要知道当初饶国华还是刘相手下团长的时候,就因为为了配合当时的刘相算计刘存厚等人。最后被刘存厚给识破。
刘相为了安抚刘存厚。就当着众多手下的面训斥了饶国华。这位一气之下,就跑到了五台山出家了,可见性情之刚烈。
但是,刘相清楚蜀地的这些将领有很多都看不惯他门几个领头的在蜀地内斗来斗去。现在东瀛人入侵。这些将领都抱着为国出力。就算是殉国了也是应当的。要是他真的按照司亮的话去劝说。保证这些人肯定会炸毛。甚至认为他刘相是贪生怕死。
所以考虑两天。刘相还是没有召集将领说这件事。但是刘相还是让自己的警卫团抽调了人员跟随在这些将领身边。一边训练这些将领的警卫。一边保护这些将领。
同时,司亮也开始动用司家的关系网,联络上了藤县的县长周同。
开始在暗中让周同加固城墙。挖掘地道等事情。
索性,因为司亮未雨绸缪。所以藤县及周边的几个县城,司家这些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了不少的工厂。虽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司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可比国民政府的官员要强的多了。
为了抗战,在杨森离开蜀地之前,司亮特意找到了杨森。和他和解了。虽然刘相心里并不是滋味。毕竟杨森可以说是蜀地将领当中的叛徒。
当初就是他第一个投靠了国民政府,给蜀地的将领们挖了一个大大饿坑。
而且,当初杨森还想着吞并司家。只是被刘文辉给顶了回去。
之后也是数次想要对司家下手。可是都没有成功。但是在杨森带领军队出蜀作战的时候。司亮还是让司家借着刘相和蜀地政府的名义给杨森的军队分发了棉衣和棉鞋。
总算是让这些士兵们不用披着单薄的衣物赶赴战场了。
杨森也接受了司家的好意。
两者之间算是一笑泯恩仇了。
原本司亮还准备抽调一部分的武器给杨森的,可是终究是司家的工厂虽然已经是尽量的生产了,但是困于原材料的匮乏。
所以生产的武器仅仅是够刘相的嫡系加上李家钰,邓锡侯的军队。而且就连邓锡侯的军队的武器都没办法完全供应。所以最后,司亮将永州保安团使用的武器抽调了出来。给了杨森。
因为司亮清楚淞沪会战的残酷性。他只能尽量的增强杨森手中的实力。
不过司亮清楚。作为千金买马骨的典范。常凯申和南京方面是不会坐视杨森在淞沪战场上丢掉性命的。
毕竟常凯申还需要杨森这个典型给蜀地的其他将领看。
只不过他麾下的士兵可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凭借这些士兵现在手中的武器。和装备精良的东瀛士兵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同样是被派遣到淞沪战场的郭汝栋的军队就要好的多了。
不仅仅刘相特意从山城的兵工厂抽调了大量的武器淘换掉了老旧的武器。
刘相还特意从司家的兵工厂当中将仿制的大炮从司亮的手中抠出了好几门大炮给郭汝栋。
而且郭汝栋的军队也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的,军事素养可以说是刘相嫡系当中数一数二的。
所以说,郭汝栋这次带领的军队不管是装备,还是士兵的可比司亮前世的时候要好太多了。
要知道前世的时候。郭汝栋的四十三军队在淞沪会战的的时候。手中仅有是一些轻机枪和一些步枪。而这些步枪当中还有很多老旧的连来复线都磨损了。有的枪柄用麻绳捆绑着,防止枪枪柄掉落。
可就是这样的的一支装备简陋的部队。却在淞沪战场上和全幅武装,还有空中和海上支援的东瀛军队战斗,丝毫没有退缩。
就连杨森的军队,虽然杨森这个人小节有愧。在后来还听从了常凯申和国民政府的命令攻击我党的军队和机关,但是在这次淞沪会战的战场上。
他原来的警卫员。后来的802团林相候的部队和东瀛军队战斗,团长林相候都牺牲在了战场上。
另一位,向文彬的804团。
战斗到后来,整个团仅剩下一位营长,连长非死即伤,无一幸免。拍长仅仅剩下了四位,士兵仅仅活下来一百二十余人。近千人的一个团最后活下来不到两百人。
可是东瀛军队依然没有攻下804团坚守的阵地。
这就不得不让司亮,司家放下和杨森的恩怨,
在杨森离开之前,司亮特意告诉了杨森,之后会尽快帮向南京国民政府申请新式的武器的。
杨森当初听到司亮愿意帮他的似乎,都愣了一下。自从杨森投靠了南京政府方面之后,和蜀地的将领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施肥的微妙了。虽然私底下也有人秘密的接触他。可是在明面上,杨森已经被蜀地的将领们给孤立了。这也是他答应常凯申到黔州去驻防的原因。
而作为蜀地将领们背后的财神爷的司家当然和杨森也就尿不到一壶。
加上之前的积怨,杨森虽然眼红潘文华等人都能够从司家这换装。可是高傲的杨森却拉不下这个脸找司亮要支援。
当司亮找到他,愿意提供给士兵棉衣和棉鞋的时候。
杨森很是诧异。不过当司亮告诉杨森一句话的时候。杨森就明白了。
那就是“兄弟与于墙外御欺辱”。
这也是他们这些蜀地的将领要领兵出蜀作战的原因。
最后杨森没有说什么,只是朝着司亮敬了一个礼,转身离开了。
随着蜀地的军队出蜀作战之后,司亮就继续到司家的工厂协调生产了。
幸运的是司家这些年的准备并不是花架子的,这些年在司家的支持下,整个永州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永州的人大部分都是司家工厂培训过的,当初的时候,司家的工厂虽然没有招人,但是培训的个工作一直都没停止过,现在工厂一扩产,整个永州大半的人都被招收到司家的工厂上班了。
可是尽管司亮已经让司家的工厂满负荷运载,但是面对整个蜀地军队的需求依然有很大的缺口。尤其是随着蜀地军队开拔出蜀之后。
山城的行营将原本刘相掌控的兵工厂都收入到麾下。
这就导致蜀地军队的武器全都要依靠司家的工厂生产。
为此。司亮是想尽了办法,就为了生产更多的武器和物资。
可是随着淞沪会战的继续。司家原本还可以从米国购买的钢材和无缝钢管等物资的渠道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华夏和东瀛在松湖战场上打的异常激烈,但是此时的国民政府并没有宣布与东瀛断交。
虽然是国民党内部也认为只有继续抗战,才是给予东瀛政府最严重的态度。
表示华夏的坚毅决心,才能够谈生存的要义。
当时反对对东瀛宣战的国民政府的官员担心,一旦进入到法律上的战争状态,东瀛将利用交战国的权力对华夏沿海进行封锁。
对来往华夏的船只进行检查,从而断绝外国对华夏武器弹药及军需器材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