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望江楼后,沐风没有马上到香山学宫报到,而是在城内转了一圈,找一间客栈住下。第二天,沐浴更衣,洗漱一番后再前往闻名天下的香山学宫。
之所以养好精神,沐浴更衣后再去报道,不是虚荣,而是出于对传承了千年的学宫的尊重。
古人有说,心静自然凉;同样的,身心清洁,自律自重,心中自有一股正气。
无法想象,一个蓬头乱发,浑身酸臭,衣服长年累月都不换一换,不洗一洗的邋遢的人,怎么可能真正沉下心来看书,钻研学问。
衣服可以朴素,甚至打满补丁,但不能肮脏邋遢。这是一个读书人的自律,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在母亲的教导下,很小的时候,沐风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江陵城面积庞大,人口众多,据说有数百万人。整座城市依山傍水,城内不时可见起伏的街道和山坡,从城东走到城西,一般人就要花几乎大半天时间。远近闻名的香山学宫,就坐落在城东的一座山上。
山上,绿树成荫,栽满了南**有的香茅草。远远的,就可以闻到一缕缕淡淡的清香,故名香山。
传承了千年的香山学宫,对南疆人来说,不仅是首屈一指的学问圣地,还成了江陵府的象征和骄傲。和预想中的守卫森严不同,学宫并没有与世隔绝,普通人都可以随便进出,感受这里钻研学问的氛围,触摸历史的沉淀。
顺着人流,沐风缓缓地来到了学宫门前。抬头看着门上的对联,脚步不由得停了下来。
左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右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横批:香山学宫
门上的对联,不是写在纸上贴上去的,而是直接在石板上雕刻出来的,苍劲有力。石板斑驳,显然已经久经沧桑了;然而,刻在上面的字却仍然清晰,震撼人心。
字如其人,刻在门前的大字,则体现了学宫的追求。
显然,当初修建这座学宫的创始者,并不希望培养出一个个死读书,读死书的腐朽的书生。而是一腔热血,希望为国培养出一代代英才,建功立业!
“好,好!”
沐风点点头,深深地吸一口气,继续往里走。
看见刻在门上的这副对联后,他就明白了香山学宫为什么能传承千年,历经无数风雨和战火的洗礼而屹立不倒了。
只要学宫的每一代学子都有了这样的风骨和抱负,这座学宫就永远也不会湮灭。房子倒了可以修葺,被大火烧毁了可以重建,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子子孙孙,都可以在这座学宫内成长,然后走上战场,成为历朝历代的栋梁。
这一刻,沐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千百年来,士族都是历朝历代的中流砥柱。不为别的,就因为,士族在民间有着根深蒂固而又广泛的基础。每一个有用之才,可以说,几乎都来自这样的学宫。这样一来,自然无论是哪家的天下,都离不开士族的支持。
失民心者,再强大的帝国都传不过三代;而失去士族的支持,也许下一刻就会崩溃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