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居然举出种种证据,说皇贵妃和奕鸾早就筹备好了,如果先皇迟迟不立太子,就要逼宫。
作为皇上,最怕的就是有人觊觎他的皇位,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不行。
虽然从前也知道这五皇子历来心高气傲,对自己却也一直恭敬有加,断不会做那等苟且之事。
却又因自己斥责的折子发下去了,奕鸾没有及时澄清而大怒。
竟然就认为奕鸾是真的有反心。于是心里对奕鸾越来越有怨意。
忽有一日,宫中一个宫女无故投井自尽。
宫中人自残是大罪,于是先皇下令彻查。
这一下又牵出十几年前先皇后的巫蛊一案,竟是皇贵妃当年买通众多宫女做下的。
一时间朝堂又分为两派,一派说先皇后一定是被陷害,只因其生前已得万般恩宠,根本无需做这等下作之事。
另一派却说如今在五皇子奕鸾被妄议的关键时候,却有这宫女投死揭密,怎能不让人怀疑这幕后另有黑手?
于是沸沸扬扬又闹了好久。
先皇忧思成疾,又病了。
这一病半年之久竟没有丝毫起色,日日瘫在床榻之上有气无力,日咳夜喘。
此时的皇贵妃早已被囚禁在凤仪宫不得外出,所有成年皇子都离京在外,无诏不敢回。
一时先皇身边冷清异常,只有几个妃嫔日日守护,轮流侍疾。
一日,一个并不受宠的妃嫔跪在地上冒死谏言,希望先皇召回奕辰,让他代众皇子尽孝。
先皇一时无语,半日后传口谕,令奕辰速回宫中侍疾。
是夜,奕辰风尘仆仆策马回宫,在先皇寝宫侍候了三日才出来。
然而先皇毕竟年岁已高,又捱了半年,终于撒手而去。
临死前一日忽然精神大好,遂召集宰相和朝中一品文武大员,坐在龙榻之上当众宣读最后一道圣旨:
皇子奕辰,躬亲事孝,侍疾有功,将名字改回为“奕宸”。
宸行事稳重,胸有家国,待人待事皆恭以敬之。
爱民如子,深得帝心,即日起恢复太子位,待帝仙去即刻继承大统。
先皇后颂雯婉约端庄,与帝同心同德数十载。
又为帝生育太子奕宸,功德甚大,赐谥号“贤贞”。
恢复皇后身份,将与帝同棺而葬,等等如此这般。
朝堂上下随即风起云涌,只是这道圣旨还没等传到各藩地,先帝便拉着奕宸的手去了。
一时间全国上下素缟齐天,哀乐不止。
这奕宸先是安葬了先皇和先皇后,又将皇贵妃等先帝妃嫔数人皆封为太妃。
之后将诸位藩地的皇兄弟全部召回,择日举办登基大典。
等众人回京,离登基大典只剩三日。
五皇子奕鸾听闻母妃只被封为太妃,心有不忿,找奕宸理论:
目前中宫并无皇后,按制皇贵妃应升为皇太后,理应享受一国之母的尊荣。
奕宸呵呵一声冷笑,拿出案上卷宗丢出来,命奕鸾大声诵出。
却原来是有人状告皇贵妃和奕鸾数年前便开始勾结官员,拉帮结派私吞国库。
另有去了藩地不思政事,却联合水匪造出假象,蒙蔽先皇。
实际上却在暗中勾结密谋造反等罪状,一共三十二条,桩桩件件都有人证物证,皆为死罪。
奕鸾不怒反笑,手指着奕宸说:“你只当你外祖家当日十六条罪状都是我等所为,今日便给我们杜撰出了三十二条。
“如此心胸怎能治理家国?罢罢罢,成王败寇自古如此。上天应知我,从不屑于做下那等落井下石、无中生有之事。”
奕宸并不听他多言,下令关入狱中,没多久,就听说暴病身亡了。
登基之后,皇上随即又下旨抄了徐太妃娘家。
府中女主不论年纪一律发往边疆流放;婢女卖出,皆为下等贱籍。
男主十四岁以上关入天牢,余者不论主仆皆发配三千里之外,永世非诏不得回。
同时抄家之事足足做了三日才结束,听说搜出的金银珠宝不计其数,可充盈半个国库。
徐太妃得知此等噩耗,当时口吐鲜血,不久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