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城中。
郭崇韬坐在院子里静静想着心事。
杨渥对他的招揽之意他是心知肚明的,心中自然有些意动。
这段时间跟随在杨渥身边,他不仅仔细观察着杨渥,同时还在观察着整个淮南。
郭崇韬虽然在河东不受重用,但他毕竟是李克用的亲信之人,将来还是有希望得到重用的。
但若是他选择留在淮南,那就是放弃之前在河东十多年的努力,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面展开新的生活,所以他表现得慎重一些很正常,至少也要先判断一下杨渥值不值得他投效。
从整体实力上来说,如今的淮南甚至比河东还要更强一些。
在地盘上,淮南如今有三十一个州,而河东却只有十六个州。
在人口和经济实力上,淮南占领的地盘很多都是人口众多的州。在天下尚未彻底大乱之前,就有“一扬二益”的说法,也就是说淮南的繁华在那时候是天下之最。
即便是遭逢了战乱,但经过这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扬州已经恢复了许多,淮南如今能够供应起二十五万大军包括各州州兵和水军就是明证。
而河东本来就地处北方苦寒之地,又经过长期的战乱,民众困苦不堪尤其是李克用不善于治理地方,加上军纪败坏,士兵们抢掠成性,以至于河东残破,远远比不上江淮。
所以在整体实力上淮南其实是超过此时的河东的。
不过在这个时代决定一方藩镇实力强弱的却更多的是军队,在这一点上淮南军队却未必比河东强。
因为地方贫苦的原因,河东的百姓除了当兵外基本没有别的出路,这些地处边境的百姓本来就民风强悍,组成军队后更是抢掠成性,所以单论战斗力的话,河东军队的战斗应该在淮南军之上的。
尤其是,河东拥有淮南所缺乏的强大骑兵!
别看这一次淮南军大败梁军,但这一战朱全忠本来就是草率兴兵,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甚至对敌情不甚明了的情况下就出兵的。
出兵之后,朱全忠又犯了几个大的错误,一个是用石像标记河水的深浅,这一点上朱全忠吃亏吃得太不值得。
第二个就是分兵濠州,这一点上就完全是个低级错误,淮南军只要用水军切断梁军退路,康怀贞就可能陷入敌军的包围,这是很明显的问题,但朱全忠却选择性的忽视了,结果导致了后来的战败。
当然。淮南军突然使出的开花弹,一举攻破李思安的营寨,这也是导致朱全忠惨败的重要原因。
但若是到了北方,缺少强力的骑兵就会成为淮南的致命弱点。
即便是淮南有开花弹,有苏州炮等先进武器,但在具有强大机动力和突击力的骑兵面前,这些都不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
从这个角度来看,淮南想要称霸南方倒是轻而易举,但想要统一全国的话,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至少在解决马匹的来源问题之前,郭崇韬并不看好淮南。
当然,即便不能统一天下,但只要能统一南方,建立一个像六朝那样的强大王朝,那便值得他郭崇韬去尽心竭力的效忠了。
更何况,根据他这些天来的观察,杨渥的确有明主之像,他不仅擅长领兵打仗,还精于政务,任用贤能,远离小人,对部下的意见能够虚心接受,又锐意进取,胸怀宽广,可以说能够遇到这样一位主上绝对是他的幸运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杨渥继承了他父亲的特点,对部下较为宽厚,这是郭崇韬最为看中的一点。
不是每个人都有巨大的野心,一心想要自己当节度使,甚至是自己来当皇帝,更多的人还是只想着遇到一位明主,然后为他效忠,最终建立功业,青史留名。
所以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更希望跟随的主上是杨渥这种既有能力,又为人宽厚的君主。
如今既然遇到了这么一位明主,而且还对自己极为赏识,那么自己还有什么要犹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