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n>
商讨了许久之后,三人最终还是选择采用周本的意见,不理会晋军骑兵的袭扰,专心修建浮桥。
在这种情况下,李承嗣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只能派兵竭力阻止梁军渡河。
不过梁军毕竟兵力众多,而且他们修建浮桥的地点距离梁军在柏乡的营地较近,随时能够得到营地的支援,处于进退有据的地位,所以杨渥判定,在经过十天的争夺以后,最终梁军成功渡河。
不过接下来李承嗣再次选择避而不战,继续使用骑兵去袭扰梁军后勤补给。
之前的袭扰,梁军没有理会,这显然会极大影响梁军士气而晋军的避而不战,更是让梁军疲于奔命,没过多久就变得士气低迷。
此外,柏乡只是个小城,城中显然不可能储备足够供给七万大军的粮草,这样一来梁军在补给上肯定非常依赖后方的支援。
在李承嗣选择不与之决战,而是专心袭扰其后勤的情况下,周本三人觉得与晋军决战又不可得,深入地境内去进攻赵州,又太过冒险,容易被晋军截断后路,从而导致大败。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最终三人决定撤军回去,等以后再寻机交战。
对于这个结果,杨渥也是哭笑不得。
若是在现实中,一来三人不一定会有如今这么理智和稳妥二来就算他们有足够的稳妥,但别忘了,这可是王彦章的首次独自领兵担当重任,他会舍得自己第一次独自领兵就无功而返吗?
此外,就算王彦章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一心以稳妥为主,但坐镇后方的朱温会同意他们就这么退兵吗?他一心图谋成德、义武两方势力,他舍得就这样作罢吗?
所以说,沙盘推演毕竟只是沙盘推演,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多了。
在实际中,各方需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而且做出决策等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迅速。
此外,周本等人不管怎么说也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每一个拿出来不管放到哪一方势力,都可以作为统兵大将来使用,若是放到那些小势力中,更是足以担当顶梁柱的重任。
而梁军如今的三个领兵将领中,王彦章虽然在历史上名气极大,不过他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忠义,至于他的统帅能力就没有得到足够的检验。
而韩勍的能力就平庸了太多,与眼前周本等将领显然无法相比,除了资历较老外,并没有别的过人之处。
这也是为什么他有着深厚的资历,但朱温却没有以他为主将的缘故。
至于李思安就更加不用说了,不管他是真有能力而缺乏运气,还是能力相对不足,总之他过去在战场上打的那一系列败仗,朱温就不可能让他来担任主将。
所以梁军的三个将领,不仅在协调方面比不上周本三人,在能力上更是有所不如。
到了真的上战场的时候,王彦章三人到底会如何应对,没有谁能说得清楚,就算是杨渥知道历史上那一战的经过,但如今他也难以判断清楚王彦章的选择。
在周本三人之后,便轮到柴再用、吕师周、严可求三人来担当梁军主帅进行推演。
与周本三人以稳妥为主不同,柴再用、吕师周二人可要激进多了,而严可求虽然主张稳妥,不过他一人可无法劝说动其他两人,最终梁军的行动主要以积极进攻为主。
在李承嗣选择以骑兵进行骚扰时,柴再用两人当即决定全军出击,目标直指高邑晋军营地。
高邑那里晋军已经修建起了浮桥,所以梁军只要夺取浮桥,就能向晋军营地发起进攻。
再加上两军在河岸边交战,晋军的骑兵优势也难以发挥,所以这种选择也有一定可行性。
不过杨渥听了之后却是暗笑不已,因为历史上的王景仁、韩勍三人最终就是这么决定的,结果最终未能夺取晋军浮桥,反而是在交战到太阳落山时,因为士兵疲惫,结果被晋军所趁,最终遭受惨败。
当然,现在不过是“纸上谈兵”,即便杨渥也不能随意判定梁军能否成功夺取浮桥,毕竟战场上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不过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晋军不仅在骑兵上具有巨大优势,同时他们的营地距离战场更近,可以不断将疲惫的军队退下去休整。
而梁军一方因为是主动前进到高邑来与晋军交战,高邑距离柏乡梁军营地有三十里路程,再加上晋军骑兵的威胁,所以在交战期间梁军是难以回营地休整的。
更重要的是,梁军中途连吃饭都成问题,晋军骑兵根本不可能给他们回营地吃饭的时机和机会,而他们自己却可以轮流回营地里就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