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朱温等人为马殷的突然投降而感到忧虑时,金陵这边,朝堂众臣却在陈彦谦的带领下向吴王杨渥劝进着。
“那燕王刘守光不过是愚昧自大之辈,上无寸功于大唐,下无恩德于百姓,此人何德何能胆敢称帝?要称帝,也只有大王您才有这个资格!”
“臣附议,当初朱温篡位自立,又有蜀王王建称帝于成都,如今连燕王刘守光都敢于称帝大王一统南方名义上,威震天下,如何不能称帝?”
“大王,当初我国初立之时,地方狭小,贸然称帝容易引来非议不过如今大王先后降服了王审知、马殷、刘龑等势力,扩地何止一倍?此时称帝,定能会聚南方军心民心,然后北伐中原,消灭逆贼朱温,也算为大唐报仇雪恨了!”
“臣等附议,请大王登基为帝!”
……
听着众臣神色兴奋而激动的劝进之语,杨渥不由得感到好笑。
既然开国的时候都只是称王而不是称帝,如今他自然也不会贸然称帝。
称帝这种事情,可不是说想称帝就能称帝的,若是没有足够的名分和足够的实力,那就只是一个草头天子,平白让人笑话。
比如蜀主王建,他也就是在蜀中称帝而已,自己关上大门自娱自乐,其他势力却没有谁会承认他的地位。
朱温还好一点,即便他是篡位自立的,但不管杨渥等人愿不愿意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朱温却是如今天下最能代表正统的势力。
一来当初在名义上也算是由唐朝末代皇帝向朱温禅让,至少在名义上,这正统名分落在了他的头上。
二来朱温毕竟占领了整个中原地区,而且在整个天下也是最大的势力,鼎盛时期许多弱小势力都奉其为正统,比如王镕、王处直、马殷、刘隐等等,甚至还有远在灵州的朔方节度使韩逊等,当初都曾经向朱温称臣过。
第三点,像传国玉玺等一系列的象征国运的神器如今都在他的手中,这些重宝传承久远,在无形之中也能提升梁国的正统地位,让朱温看上去更像是正统皇帝,而不是像王建那样割据一方“自娱自乐”的天子。
至于其他势力,要么是实力不够,要么想要继续打着唐朝旗号以方便行事,所以都没有急着称帝。
而如今的燕王刘守光的贸然称帝,却是徒然让人笑话了。
既没有实力,又没有任何功德,同时也没有多少地盘、人口,若是刘守光不是处在北方群雄环绕之地,而是像历史上的闽国、南汉一般,偏居南方边远地区,或许还能存在较长时间。
不过如今的刘守光称帝,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人给灭掉杨渥自然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跟风。
这些道理想必在场这些人也都清楚,不过道理归道理,态度归态度。
既然刘守光称帝,大家都干涉不了,那就只能用劝进的方式来表表忠心。
毕竟如今在名义上吴国也算统一了南方,除了像庞巨昭、叶广略等少数几个弱小势力如今还在向梁国称臣外,其他地盘都已经臣服吴国。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那些政权中,像南朝中的陈,其地盘就比不上如今的吴国还有孙权建立的东吴,虽然地盘上要比如今的吴国大一点,但真要论起实力来,只怕如今的吴国还要强上不少。
毕竟孙权虽然占领了一半的荆襄,但淮南地区却是落在了魏国手中。
既然这些朝代都能称帝,那么吴国称帝倒也未尝不可。
杨渥却是等众臣都说完之后,这才笑着开口道:“诸卿难道不知道孤的心意?梁国一日不灭,孤就一日不会称帝!这是孤昔日在先武王面前起誓过的,诸位难道要孤背叛誓言不成?”
众臣见杨渥都提起当初在杨行密面前立下的誓言了,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如今的杨渥虽然没有称帝,但与称帝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是缺少最后一步的名义而已。
“好了,刘守光贸然称帝,他这是自寻死路。不过这与我们的关系并不大,所以诸位还是好好看着燕国如何灭亡吧,若是孤所料不错,最多不出三年,只怕燕国就要灭亡了!”杨渥接着道。
“三年时间?那刘守光虽然愚昧自大,不过燕国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晋国虽然实力强大,但要消灭燕国应该也没有那么快吧?此外,朱温虽然残暴,但也是个明白人,他会放任晋国消灭燕国吗?”陈彦谦等人疑惑道。
听他们提起朱温,杨渥却是皱眉起来。
“历史上的朱温就是在明年被他的儿子所杀,那么这一世他还是如此吗?”
</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