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采集的柴木一般都是硬木,才能烧制出耐烧无烟的上品。
如大明皇室过冬的御用木炭,便是“红箩炭”,皆由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每根长尺许,园径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燃烧时还有轻微的香气!
这等上品木炭,产量稀少,价格昂贵,即便连皇室都不够长期使用,更何谈民间百姓了!
木炭昂贵,煤炭便宜,但老百姓没人敢烧煤炭取暖啊!
现在这些人又不懂什么是有毒气体,还他娘的不知道做好通风措施!
一盆煤炭烧得旺,全家一起火葬场!
何况这煤炭向来由朝廷管控,用于冶炼钢铁制作兵戈,加之开采难度系数太大,流落民间的自然少之又少!
木炭烧不起,煤炭不敢烧,柴火薪炭更是少之又少。
缺薪少柴,这可是那些苦寒文人,历来诗兴大发的哀咏主题之一!
想当年,连诗圣杜甫都住在茅草屋里,一遇到下雨雪天,也是被冻得够呛,更不用提天下广大的穷苦老百姓了。
木炭烧不起,煤炭不敢烧,柴火没得烧!
这可真是,要把人往绝路上逼啊!
那些平民百姓可怎么办?
他们如何度过这酷寒无比的严冬?
大明帝国即将进入小冰河时期,连连天灾不断,气候恶劣至极,每一年的严冬,对于那些底层百姓而言,都将会是一道生死难关!
身体好,挺过去,还能再活一年!
身体弱,挺不过去,那就少吃一年的苦!
这个世道,便是如此!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难怪历朝历代的底层百姓,在严冬之中,被活生生冻死者,不知凡几!
“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
朱高煦喟叹了一声,满清那位爱新觉罗乾狗皇帝,能坐在暖和无比的紫禁城中诗兴大发,吟诗作对,坐视子民挨饿受冻生不如死,他这位汉王爷却做不到。
“老夏头,老宋头,过来。”
朱高煦向户部尚书夏原吉与工部尚书宋礼招了招手,二人见状一愣,但还是加快脚步走了过来。
只见汉王爷满脸忧容,沉声道:“这天儿这么冷,还只是十一月初,我们可以烧炭取暖,但老百姓可怎么办?”
夏元吉与宋礼闻言一怔,脸色瞬间涨红,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们都知道,每年严冬都有不少百姓冻死冻伤。
但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所以无人在意,无人关心!
因为,每年严冬,都是这么过得啊!
对于满朝文武而言,这是一张难以启齿的遮羞布!
只要不撕开,他们依旧可以歌功颂德,高唱四海承平,自夸君圣臣贤!
如果这张遮羞布被撕开了,那下面却是无数冤魂,累累白骨!
但是,他们这些朝臣,又能怎么办呢?
天地之力,凡人如何抗衡?
即便能够抗衡,那也是少数权贵的特权!
朱高煦注意到了二人的脸色,心中顿时了然。
“走吧,跟本王去工部匠作坊。”
“凡事总得尽力,才不会心生愧疚。”
夏原吉与宋礼闻言一怔,随即叹了口气,跟在了他身后。
这些汉王殿下,似乎真的有些不太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