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以砍桑树恢复农田为要挟,觉得自己在耍赖,但那些官宦书香世家却不这么认为。
以前江南是鱼米之乡,后来海贸兴盛,纺织业发达,为了利益大量的良田变为了桑田,以至于最后江南自产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还需要江西和湖广输送粮食。
这种为了追求利益,将农田变为桑田,导致粮食减产,不顾天下百姓死活的行为,是儒家所不耻的,同样也是重商抑农的行为。
如果皇帝打着为天下百姓着想的旗号,要求将江南的桑田全部改为农田,重新种植水稻,是占据了大义的。
起码明面上是无人敢反对的。
而在古代,道德往往临驾于律法之上,尤其是在以仁孝治国的大明朝。
所以江南的那些官宦书香世家,着实被皇帝要砍桑树,恢复农田的威胁吓到了,同样那些丝绸商们也吓到了。
其实江南的官宦世家们,本来就怕皇帝直接动粗,如今皇帝退了一步,自然是借坡下驴,选择了妥协。
虽然生丝涨价三倍,也比不上以前那些商人的孝敬,但终归挽回了一些损失。
而那些丝绸商也痛快的接受,虽然要花三倍的冤枉钱,但能彻底摆脱那些官宦世家,还是值得的。
不过各地的官宦世家,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缫丝织布,一边打造织布机,组织商农在家织布,一边寻找新的小商人来扶持,让他们销售。
显然这些官宦世家也知道生产和销售不能全部掌握在那些商家手中,否则哪怕他们控制着原材料生丝,今后也会受制于人。
毕竟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完全可以让那些桑农将布织好,自己卖给他们扶持的商人去销售,而他们只需要向桑农和商人两头收银子便是,根本不存在卖布经商。
对于这些官宦世家们的小心思,朱慈烺自然清楚,暂时他也懒得管。
而随着掌握着大量桑田的官宦书香世家们的妥协,江南的丝织业也终于开始恢复,只是丝绸的价格大涨。
各地被抄了一些地主士绅后,其他的士绅地主,同样也妥协退步,将租子都定在了五成左右,绝不超过六成。
没办法,大家要科举当官,地租收的太高,势必会影响名声。
到时哪怕高中,皇帝一顶鱼肉乡里的帽子扣下来,不予录取,也是没地方说理去的。
将江南的商业暂时稳住后,已经到了二月,朱慈烺也没再耽搁,开始调兵遣将,一边准备在南方各省推行新政,一边准备收拾两大反王。
首先便是向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七省派遣驻军。
同样每个县和散州设立一个百户所,驻军一百到一百五,直隶州和府设立一个千户所,驻兵八百到一千,各省则设立一个卫,首府治所直接驻兵五千。
云南和贵州与四川接壤,暂时不推行新政,七省境内的土司,暂时也不推行新政。
随着兵马源源不断的开往各省,内阁也开始了一系列的人事调动,首先便是七省的巡布政使等高官,全部调往南京八部。
然后挑了七名左侍郎担任各省巡抚,并带着大量的官吏前往,组建各省的八部分部。
直到新的巡抚到任,各省分部组建完毕,内阁才按照当初南直隶的进程,先将吏员名单上报吏部备桉,然后授予品级,最后互相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