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以后再解决吧。”
思索了一番,朱慈烺最终也只得决定将这个问题压下来以后再处理。
因为现在根本就无法解决。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重新统计人口,编撰户籍,像后世那般给每户都发一个户口本。
然后考试的时候,再由本人拿着户口本,前往所在官衙开一个身份证明,即便如此,恐怕都无法彻底杜绝冒名顶替的事儿,所以这绝对是一个要长期填补的漏洞。
到时候还可以立法,凡是冒名顶替参加科举者,一律死罪,其实按照现在的大明律,科举舞弊就是死罪。
而冒名顶替,自然属于舞弊,所以他知道,尽管这次的院试有些粗暴,但敢冒名顶替的估计没有。
因为大家根本就不敢往这方面去想,就更何况去做了,这是朝廷长期对科举舞弊严惩所产生的威慑。
为了考个秀才,冒着杀头甚至是诛连家人的风险去干,根本不合算。
所以哪怕朱慈烺嘴上说要人性化治国,但在现如今的这种技术条件下,有许多事情都必须要用重刑来防范威慑。
比如私造假币,科举舞弊,一些无法用技术条件彻底杜绝的事,违反者就必须要杀头判死刑,甚至连带着家人也要受到牵连,跟着流放。
随即,张嫣又提出了一些有关科举的其他问题,如今后的科举,是继续由皇家负责,礼部协助,还是交由礼部负责,皇家只监督,还有各地考场修建等等,朱慈烺也都一一作出了指示。
正当科举的事谈完,朱慈烺想要再了解海贸,商业方面的事时,外面的许兰却是提醒该用午膳了。
两人这才恍然,不知不觉已到了正午。
“烺儿,这些事儿也不用急在一时,你今早没睡好,还是用过午餐后去歇息吧,明日再谈也不迟。”
张嫣起身说道。
朱慈烺却是摆摆手:“不用了,咱们就在御书房随便吃点,然后接着谈好了。”
“那好吧!”
张嫣也是苦笑了一下,烺儿确实懒惰,可一旦认真起来也不比他父皇差。
其实张嫣又哪里知道,小朱皇帝完全就是打着一天时间,就将该处理的事儿都处理了,然后去造船厂,盐厂和各地的市舶司转一转。
这不不但吩咐许兰将饭食全部端进来,还让她派人去将陈圆圆三女都先叫到宫中来等候召见。
当然,朱慈烺之所以想要一天时间就将所有的事儿都处理完,那是因为有张嫣这个太后。
他只需要将一些张嫣无法解决的事解决了,然后大致了解一下各方面的情况,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张嫣就行了,她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去做。
若非商业上的事儿都是坤兴公主在负责,风月司和宣传监张嫣也不插手,他根本不需要再召见任何人。